第389章 云城经济腾飞(1 / 2)
有了这次云城经济崩盘的教训后。
林一必须重新调整接下来的战略。
虽然这几年,云城的经济发展很快。
但是,弱点也很明显。
一旦有资本入侵,云城就如同一块泡沫,随时土崩瓦解。
所以,接下来,林一要做的,就是在资本进入的前提下,非但不能摧垮云城,还能长治久安。
于是,林一定下了这么一条政策。
凡是进入云城投资的投资商,不可涉足本土企业,不可兼并小型企业,不可参政,更不可扰乱市场。
否则,必将严惩。
第二,税务必须公开,不可偷税漏税。第三,支持外来企业投资,广开绿色通道。
第四,推广新型产业,比如,芯片、电脑等等各种电子产业。
第五,云城市本土企业,全面转型电子高科技产业。
比如,无人机、雷达、电子监控、无线网络、机器巡逻狗、机器人。
甚至装载航母防御装置,高科技防空雷达,乃至海底探测等等军工科技产业。
林一的这些政策一推出,不仅是整个云城,乃至商业界,甚至全国的人,都掀起了一阵轰动。
要知道,云城上一次政策推广。
可是让云城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了全国第一大城市啊?
如今呢?
林一的这几条政策,可以说,再次颠覆了所有人的三观。
一旦这些政策推广成功了。
那么云城将再创新高。
甚至……还将为国家的军事力量提高无数个层次。
当然,想象是美好的。
但是推行起来,可以说极为艰难。
特别是本土企业转型,更是难上加难。
弄不好,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政府破产。
林一自然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他给出方案是,逐步转型。
比如,云城的传统产业中,有纺织、加工厂等等传统企业。
这些企业暂时不淘汰,而是搬迁云城以外的县市。
这样一来,不仅可持续发展,还能带动周围的经济。
然而,这个过程中,再推行新的高科技产业。
简单的说,就是,用老产业养新产业的意思。
至于云城的重工产业,则是全面淘汰。
比如冶炼厂,石灰厂、矿产加工厂等等,这些重工产业必须全部搬出云城。
到不是林一想放弃这块大蛋糕。
而是,云城的人口实在太密集了。
而且,这些重工产业占地面积又大,又污染环境。
所以,必须搬走。
至于云城造船厂所需要的材料,林一不得不以合作的方式进行采购了。
毕竟,这样一来,运作起来更轻松,还能带动周围的经济。
总不能让周围的市县人民眼红。
于是,经过了产业的转型。
云城只剩下了两大本土产业,第一,科技城,第二,机械城。
顾名思义,科技城,就是原先的科技城扩张。
不过,现在的科技城不仅发展之前那种民用科技,如今更是全面向军用高科技进军。
特别是无人机领域,占据了主导。
至于机械城,则是负责生产新能源汽车、轮船等等更大型机械有关的产业。
随着云城的转型成功,云城的人口再一次爆发式的增加。
从之前原有的两千万人,在短短半年内,增加到了四千万人。
人口一增加,各行各业几乎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
特别是娱乐业、美食业、金融业等等行业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
当然,随着人口的增加,云城也出现了两大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