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分化瓦解(1 / 2)

加入书签

王海涛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并交出了关键录音证据,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被秦风稳稳握在了手中。这把匕首,寒光凛冽,直指东风县常务副县长胡文强,而其锋刃所向,更是胡文强身后那盘根错节的赵达康派系核心。然而,秦风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此刻若贸然亮出匕首,发起总攻,势必引发对手的殊死反扑,甚至可能逼使他们断尾求生,抛出胡文强作为替罪羊,从而保全更上层的势力。这绝非他想要的结果。

他的目标,是撕开整个黑幕,而不仅仅是斩断一两只触手。审时度势之下,一个更为精妙、也更险峻的策略在秦风脑中成型——攻心为上,分化瓦解。他要利用手中这张王牌,不是立即摊牌,而是作为施加极限心理压力的筹码,首先瞄准赵达康集团中可能存在的裂痕,那个看似坚定、实则可能因利益和恐惧而动摇的关键人物——常务副市长孙耀东。

拿到证据的当天下午,一场看似常规的市政府专题会议在凝重的气氛中召开,议题是研究雾江污染事件后续处置及舆情应对。市长赵达康、常务副市长孙耀东、副市长秦风以及相关部委负责人参会。

会议前半程,依旧是惯常的汇报和讨论。轮到秦风发言时,他并没有急于抛出王海涛的证据,而是语气沉稳地汇报了联合调查组的最新“进展”:

“周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组的技术侦察和证据核查工作正在加紧进行。目前,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我们已经初步锁定了泄漏事件当晚在关键区域出现的异常车辆活动轨迹,并且……”他刻意停顿了一下,目光似是无意地扫过孙耀东瞬间绷紧的脸,“并且,在泄漏点附近,成功提取到了具有特定指向性的微量物证,正在进行紧张的成分比对和溯源分析。相信很快,就能对泄漏物的真实来源和性质,有一个更清晰的科学认定。”

他的措辞谨慎,没有提及王海涛和录音,但“锁定轨迹”、“特定指向性”、“溯源分析”这些关键词,如同重锤,一下下敲打在知情人孙耀东的心上。孙耀东端着茶杯的手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茶水险些洒出。他强作镇定,低头掩饰着眼神中闪过的慌乱,心中已是惊涛骇浪:秦风到底掌握了多少?他说的“特定指向性”是什么意思?难道……胡文强那边出事了?

赵达康显然也感受到了异常,他眉头紧锁,试图将话题引回:“技术调查要严谨,但当前重点还是要做好善后,稳定人心……”然而,秦风播下的这颗怀疑的种子,已经悄然在孙耀东心中生根发芽。

会议结束后,秦风回到办公室,沉思片刻,拿起电话,接通了刘玉凤。

“刘市长,有件事需要你帮忙,要绝对隐秘。”秦风压低声音,“想办法,让一份‘材料’,‘不经意’地落到孙耀东能接触到,但又不会直接关联到我们的地方。”

刘玉凤心领神会:“明白。什么性质的‘材料’?”

“内容要模糊,但指向性要强。”秦风指示,“比如,一份关于‘重点岗位人员异常通讯记录筛查的内部简报’的摘要,隐去具体人名单位,但突出时间点(泄漏当晚)和异常特征(与非正常号码联络),以及‘相关线索已移交联合调查组深挖’的备注。要让看到的人,产生联想,自行对号入座。”

刘玉凤略一思索,答道:“市府办机要室每天会向各位市长秘书报送摘要简报,我可以安排一份这样的‘摘要’,混入孙耀东秘书的日常文件报送里,标注为‘内参件,注意保密’,但归档号做个不易察觉的错误,显得像是文印室疏忽误投。”

“好!就这么办!注意分寸,绝不能留下把柄。”秦风叮嘱。

一小时后,一份看似普通的机要简报被送到了孙耀东秘书的桌上。秘书按惯例筛选后,将标注“内参”的文件放在了孙耀东办公桌的待阅文件夹最上层。孙耀东开完会回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