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困兽之斗(2 / 2)

加入书签

,体现在一次临时的市委常委会上。在讨论一项常规工作时,一位平时与赵达康走得很近的常委,突然话锋一转,看似忧心忡忡地提到:“最近社会上有些议论,担心调查扩大化,会影响干部队伍稳定,甚至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损害我们江泉的形象。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握好调查的尺度和节奏,尽快给社会一个明确的说法,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和恐慌?”

这番发言,显然是在为赵达康张目,试探周海洋的底线。

在动用高层关系施压的同时,赵达康派系操控的舆论机器再次开动,但这次的策略更加阴险和扭曲。

几家受其影响的本地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始集中刊发一些看似“理性”、“中立”的评论文章,标题诸如《问责与包容:环境治理中的平衡之道》、《警惕以环保之名行打压之实》、《干部失误与恶意违规应有区别》等。文章不再直接否认污染事件,而是偷换概念,将胡文强可能存在的故意、恶性违法行为,模糊定义为“工作失误”、“方法不当”,甚至暗示其是“在特定压力下做出的无奈选择”。

更有甚者,将矛头隐隐指向调查本身。有文章含沙射影地写道:“任何调查都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避免先入为主,更要防止将调查手段异化为派系斗争的工具。”“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稳定压倒一切,任何可能引发干部队伍人人自危、不敢担当的行为,都值得警惕。”

这些言论,极具迷惑性,试图将秦风依法进行的调查,歪曲成“派系清洗”、“破坏稳定”的政治工具,在不明真相的群众和部分中层干部中制造混淆和疑虑,给周海洋和秦风施加巨大的舆论压力。

面对赵达康疯狂的反扑和来自省里的暗流,周海洋和秦风感到了空前的压力,但他们并未慌乱。

周海洋在常委会上,面对那位常委的试探,态度坚决而明确:“雾江污染事件,证据确凿,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市委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坚决一查到底,无论涉及到谁,绝不姑息!这不仅是环保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责任问题!任何企图掩盖真相、阻挠调查的言行,都是对党和人民的不负责任!至于稳定,真正的稳定来自于公平正义,来自于对违法行为的依法惩处,而不是姑息养奸!”

他的发言,斩钉截铁,彻底堵死了试图为赵达康开脱的缺口。

秦风则更加专注於案件的实质突破。他指示周文和刘玉凤:“外界压力再大,我们办案的根基不能动摇!加快对胡文强、王海涛的审讯,固定所有证据链!特别是要深挖胡文强背后的指使者和利益输送网络。用铁的事实,来回击一切谣言和污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