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纪委书记李静来访(2 / 2)

加入书签

保护干部。所以,如果秦市长在今后工作中,发现任何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或者遇到什么……不太好把握的情况,需要纪委这边提前关注、提供纪律保障的,不必拘泥于常规程序,可以直接跟我沟通。”

“直接跟我沟通”这六个字,她说得缓慢而有力。这绝非一句空话,而是意味着一条超越常规汇报层级、高效且高度信任的协作渠道的建立。其潜台词是:在未来的工作中,我李静和纪委,是你秦风可以倚重和信赖的力量。

秦风心中凛然。他完全明白李静这番话的重量。这不仅是工作上的支持,更是一种政治上的结盟信号。经历了赵达康、孙耀东事件的洗礼,李静显然认识到,要真正履行好纪委的监督职责,离不开政府内部,尤其是像秦风这样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实权派官员的支持。而秦风,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推动工作,尤其是啃下雾江治理这样的硬骨头,也亟需纪委在纪律层面的保驾护航。

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沉思片刻,然后郑重地回应:“李书记,非常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您说得非常对,改革发展与廉政建设必须同向发力。我一定牢记您的指示,在今后工作中,严守纪律规矩,自觉接受监督。同时,也会更加注重源头预防,特别是在分管的重大工程、环保、财政等领域,健全制度,规范流程。遇到疑难问题,一定及时向您和李书记汇报,争取指导。”

他的回答,既表达了接受这份“特殊通道”的好意,又强调了自身“严守纪律”、“健全制度”的本分,显得不卑不亢,成熟稳重。

听到秦风的回答,李静严肃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极淡的、表示满意的笑容。她站起身:“好,秦市长有这份认识和决心,我们就放心了。不耽误你太多时间,你先忙。”

秦风也立刻起身:“李书记慢走。谢谢您亲自过来。”

两人再次握手。这次握手,比平时的礼节性握手似乎多停留了一瞬,力度也更扎实了些,传递着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

送走李静,秦风关上办公室的门,背靠着门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走到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城市景象,心潮起伏。

李静的这次主动来访,看似简短平常,实则意义非凡。它标志着,在扳倒赵达康派系的共同斗争中形成的某种“战时友谊”,正在向建设性的“常态协作”转化。一条连接市政府实力派副市长和市纪委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隐秘而坚固的桥梁,已经悄然架设。这对于他接下来要开展的各项工作,尤其是涉及利益调整、容易触碰敏感神经的雾江治理和产业转型,无疑是一张至关重要的“护身符”和“助推器”。

然而,秦风也深知,这种默契与协作,必须建立在共同维护江泉发展大局、严格遵守党纪国法的基础之上。如何使用这份力量,是对他政治智慧和党性原则的更深层次考验。

办公室内静悄悄的,阳光正好。一场无声的、却可能影响深远的政治结盟,在这看似平静的午后,尘埃落定。江泉的权力结构,正在洗牌之后,进行着更深层次、更有效率的重组。而秦风,已然身处这新棋局的核心位置。静水流深,暗涌已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