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夫人,该生三胎了吧?(1 / 12)
相较于以往而言,关于熙丰二年的岁计议事格外漫长。
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国子监
凡内外百司,无一例外,皆是入了公然奏报的行列。
就连相当“冷门”的僧录司、道录司,也被点名公然奏报。
究其缘由,主要是变法革新的缘故。
一则,内外百司的相关奏报,可凸显变法政令的具体执行状况。
考成法、重工商业、清丈土地、设立银行.
一道道政令,都是一等一的上乘政令。
可政令再好,也得执行下去方有成效。
让内外百司的人都上报,目的之一就是检验政令是否具体执行下去。
究竟有没有浑水摸鱼,一问便知。
二则,内外百司的相关奏报,可凸显变法的具体成效。
自古及今,国本不可轻动。
变法,则是少有的可能影响国本的决定。
赵策英以莫大魄力决意变法,难得岁计总结,自然是想要知晓决策是否正确,变法是否有成效。
如此一来,赵策英自然是决定一一点名,尽皆奏报。
往些年,一次岁计可能仅有五成左右的司衙需得上报相关政绩、庶政。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