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阁老,也得交差啊!(1 / 8)

加入书签

    治平三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二人辞官为父丁忧。

    至今,已有三年之久。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政局动荡着实不小。

    两人丁忧之时,官家尚且是先帝赵祯;两人除服入京,官家已然更替为五位宗室之一的赵策英。

    涉及君位更替,政局大幅度动荡,注定是有受害者与受益者之分。

    韩章、江昭一脉,从龙夺权,无疑是受益者一方。

    也因此,苏轼、苏辙二人却是错失了不少政治红利。

    准确的说,两人错失了两波政治红利。

    一波是官家登基,缺少可用之才的“人才红利”,一波是开疆拓土的政绩红利。

    章衡、章惇、曾布等人,无一例外,都连着享受了人才红利与政绩红利。

    章衡,从转运使擢拔为礼部左侍郎,正四品迁正三品,考虑到地方官与京官的差距,这其实是连拔三级。

    章惇、曾布二人,从五品知州擢正五品郎中,都是连拔两级。

    除了翰林修书、授官的六年以外,两人仅仅下放六七年而已,已然是正五品,擢拔得可谓相当之快。

    除此以外,薛向、沈括、韩嘉彦等人,也都或多或少享受了两波政治红利。

    相反,苏轼、苏辙二人则是无奈错失。

    以惯例论之,两人除服入京,大概率都会恢复原职,也即地方上的从五品知州。

    好在,两人恰好遇上了官家登基以来的第三波政治红利——变法!

    樊楼小聚一过,江昭执笔一划,两人就此便任职京官。

    苏轼入工部任从五品工部员外郎,苏辙入户部任从五品户部员外郎,都相当于擢了一级。

    内阁大学士擢拔五品小官,自然也没人敢说些什么。

    如此,约莫过了六七天,便是五月二十五。

    这是官家的寿辰。

    不过,可能是考虑到变法的缘故,亦或是为了节约解决“冗费”的问题,官家寿辰并未大操大办,甚至严令禁止地方官吏入京呈献“供品”、“祥瑞”,仅仅是宫廷内部设宴庆贺而已。

    除了太皇太后、皇后、皇子、皇帝舅舅、近支宗室,以及寥寥几位大臣以外,别无他人。

    如此,六月、七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