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朕为何没有如江子川般的贤臣效忠?(3 / 7)
时不时就头昏脑胀,时而清醒,时而头昏。
不稀奇!
“近日,主要有几道文书涉及批红。”
伸手拾起一道文书,江昭抬起头:“第一道文书,为国子监上奏,涉及拔高国子监的建制。”
“近来,国子监于两京一十四路都设立了“报社”,除了汴京报社以外,余下的报社一次性可卖出约三万六千份报纸,可谓相当红火。”
“既是如此,国子监的建制也该拔高一二。”
除了汴京以外,一京一十四路合十五处报社,一次性卖三万份报纸,也就相当于一处报社可卖出两千余份。
相较于汴京一次性卖一两万份的红火程度而言,肯定是要差上不少。
不过,这并不代表国子监的政绩就差。
一方面,报社初立,尚未彻底发掘售卖潜力。
报社设立不久,一次性就就已经可以售卖出两千余份报纸,若是经营一二,估摸着都有机会上升到一次性卖出四五千份报纸。
另一方面,其他地方与汴京的识字水平和经济水平不一样。
汴京人口足足有两百万,相对集中,百姓识字者不少,也不缺三十文钱财,报纸自然是一等一的好卖。
其他地方经济较差,人口不集中,百姓识字者相对少,经济差上不少,报纸的市场肯定是要差上不少。
一次性散播两千余份报纸,已经足以产生大幅度的舆论影响,这已经是相当了得的结果。
国子监祭酒薛向有大功,合该擢拔。
国子监影响力上升,合该拔高建制。
“嗯。”
“可。”
文书传下去,几位内阁大学士相继点头。
国子监,作为官方最高学府,地位其实相当尴尬。
无它,建制太低!
国子监祭酒,仅仅是从四品官员而已。
也就是说,国子监是从四品建制的中央司衙。
这几乎是中央司衙中建制最低的存在。
除了同为“五监”的少府监、军器监、将作监、都水监与之建制并列以外,以及涉及宗教信仰的僧录司、道录司相较其建制更低以外,就属国子监建制最低。
究其缘由,主要就是国子监职权太单一、影响力太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