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朕为何没有如江子川般的贤臣效忠?(5 / 7)

加入书签

周主要的赋税体系是两税法,六月、七月收一次夏税,九月、十月收一次秋税。

    不过,除了种田的赋税以外,其实还有差役、劳役、丁口等税种,也就是百姓得服役,并上交关于盐、茶、牛皮等的相关赋税。

    时间一长,却是滋生了不少弊病。

    其中,最主要的弊病就是交税太过频繁。

    一般来说,地方官府都是让粮长、里正代为征收赋税。

    权力下放,粮长、里正手上有权,自然是得盘剥一二。

    征收一次,盘剥一次,频繁征收无疑是让粮长、里正有了大肆盘剥百姓的机会。

    这一来,百姓自是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赋税合一,化繁为简,就是解决办法。

    文书传下,几人相继观阅。

    相较于以往而言,江昭定下的制度主要是有三大改动:

    一、本来的差役、劳役、丁口等税种,都被折算为“役钱”,役钱根据田地丰饶程度、田亩数量上交,并统一规定上、中、下三种田地单一一亩附带的役钱。

    自此,百姓仅是上交赋税和役钱即可。

    除了军事活动可强制征调百姓以外,其他情况下百姓都不必再强制服劳役、差役。

    若是官府要修建水利、沟渠,就得花钱雇佣百姓,以免百姓被地方官府胡乱折腾。

    二,不再让粮长、里正代为征收赋税,而是让州县官府单独设立“税役司”,让官吏直接下乡收税,免却粮长、里正盘剥。

    并且,考虑到一些地方官府喜欢收缴现钱的缘故,由中央统一规定一石粮食的相应折算价值,避免地方官压低折变价。

    三、征收时开具“双联税票”,民户一联、官府一联,注明田亩数、税钱数、役钱数,杜绝无票征税、重复征税。

    三大改动,并不难理解。

    不足一炷香,文书传回江昭手中。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

    任何改制都会有受害者与受益者。

    赋税改革的受益者一目了然,肯定是底层庶民。

    三大改动,让百姓少了粮长、里正的经济盘剥,少了官府的差役、劳役盘剥。

    相较于以往,身上的担子肯定轻松不少。

    受害者嘛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