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韩章将退,江昭带小孩!(6 / 10)

加入书签

nbsp;   一些手段高明的造假,皇帝未必能察觉出来,也就非常容易被人蒙混过去。

    这一来,就必须得让内阁大学士过目披红,添上一道“审查”环节。

    一旦涉及披红署名,也就相当于内阁的人都担了责。

    内外百司的人没有办好事,那是内外百司的责任。

    可若是文书造假没被核查出来,那就是内阁的责任。

    “既是尚未披红,内阁便继续披红吧。”

    赵策英走到主位,平和道:“暂时披红吏部、户部即可。”

    “朕旁听。”

    一句话,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尽皆了然,知晓了官家为何来政事堂。

    岁计政绩!

    或者说,岁计政绩中有关于吏治和赋税的内容。

    至于重点,估摸着是偏向于与赋税有关的内容。

    毕竟,熙丰二年的岁计政绩并未体现出变法的真正成效。

    彼时,百司岁计,不少有关于赋税的变法政令尚且执行不久,还未来得及转化为农业税和商业税。

    这就使得熙丰二年真正的财政大头是抄家,而非赋税征收。

    单是抄家,就抄出了足足两千万余贯钱财,让熙丰二年实现了财政盈余。

    但这样的法子,肯定不能长久。

    财政大头,还是得倚仗赋税才行。

    熙丰三年并未有繁杂政令,主要还是以“休养生息”为主,自可体现出熙丰二年的一些变法成效。

    如此,也就怪不得赵策英心中好奇难耐,特地冒雪过来。

    果不其然,赵策英徐徐道:“朕不惜冒雪而来,主要就是想知道吏部和户部的岁计政绩。”

    “诺。”韩章点头,拾起了相应文书。

    “坐吧。”赵策英随意摆手道。

    礼仪宽松,这算是“君臣共治”的典型特点。

    一般来说,百官常朝都仅仅是站着就行,礼仪还没有发展到上朝都得跪着的地步。

    对于宰辅大相公、内阁大学士层次的文臣,礼仪就更是宽松,通常是延续自唐代以来的“坐论之礼”。

    但凡涉及议政,除非是议政时间不长,否则大概率都是坐着奏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