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支援(2 / 4)

加入书签

,这麦苗感觉比长安的长得还好啊!”麦苗一出来,那些耕种经验丰富的士卒,马上就看出了不同。

“这才半个月的工夫,这苗,这苗比长安上等水浇地里出来的还要精神!您看这根茎,粗壮得跟小葱似的!这叶子,肥厚油亮!”

众人闻言纷纷凑近细看,啧啧称奇,另一名同样老于农事的士卒抓了一把脚下的土,在手里捻了捻,眉头紧锁,更是疑惑的说道:

“奇了怪了!这地明明是才开出来的生地,土壤和肥力也稀薄,远不如关中的熟地,咋能长出这等好苗子?莫非是这西域的水土格外养麦?”

人群议论纷纷,都将惊异的目光投向闻讯赶来的林昊。

林昊走到田边,俯身仔细查看了麦苗的长势,心中了然。

这些经过他利用能力进行基因优化的麦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抗逆性以及远超时代的养分吸收效率和光合作用能力,在这片未经污染、日照充足的土地上,自然表现惊人。

他站起身,脸上带着温和却不容置疑的笑容,解释道:

“诸位不必惊奇,此乃我精心选育的良种,最是耐旱耐瘠,再加上此番垦荒,诸位同袍弟兄不惜气力,深翻土地,引水灌溉及时,这麦苗得了人力、天时,自然长得壮实些。”

轻描淡写地掩盖了真相,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的说道:

“然,这仅是开始,苗好,更需后期精心管护,间苗、除草、追肥,一样都松懈不得!唯有如此,待到夏收,我等方能仓廪充实,人人饱腹,方有气力守住这轮台城,乃至光复更多失地!”

“都督说的是!”众人纷纷点头,对林昊说的深信不疑,同时对未来的收成充满了更殷切的期盼。

这些麦子,可是林昊参考了本地气候,特意改良出来的良种,放在如今这个年代,那就是大杀器。

根据林昊的预估,这些麦苗要是弄好了,比关中平原的土地,产量翻上两三番也不是没希望。

大唐时代的小麦产量,大概是一石,也就是现代大约160斤的样子,这还是水土丰茂,耕种勤勉的情况下。

要是普通的地方,土地环境稍微差点,还要靠天吃饭,能有五六十斤就不错了,这也是为什么古代,需要十亩以上,才能养活人的原因。

“前段时间大伙儿辛苦了,不过咱们还不能歇啊,接下来我们还要养地龙。”

“地龙?”士卒们面面相觑,脸上露出困惑之色。

地龙(蚯蚓)他们自然认得,中药里常用,平日地里也常见,但这东西还能专门养?

有士卒好奇问道:“都督,养地龙作甚?可是要配药?给营中弟兄治病?”军中多有跌打损伤,他们本能地往这方面想。

“也算是治病吧,不过不是治你们想的那些病,而是治饿病和馋肉病的。”林昊笑呵呵说道。

见众人闻言脸色变得古怪,甚至有人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似乎误会了什么,林昊赶忙笑着补充解释:

“莫要胡思乱想!非是让你等直接去吃那地龙!”

“想想你们年少时,是否也挖过地龙,拿去喂家中的鸡鸭?那鸡鸭吃了地龙,是否长得格外快,下蛋也更勤?”

林昊在后世就听说过,这里就有人饲养蚯蚓,用来喂鸡和制造肥料。

有了肥料,这些小麦就能取得更高的产量,而有了大量的鸡,就可以让士兵们多吃肉,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

这么一说,许多出身农家的士卒顿时眼睛一亮,纷纷点头称是,毕竟小时候确有此事!

林昊继续道:“我等若能大规模饲养地龙,便能有充足的饵料,在这轮台城外,建起大规模的鸡场!”

“届时,何愁无蛋无肉?本督的目标是让我大唐,驻轮台的每一位将士,每日至少能吃上一个鸡蛋!每隔三五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