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章 万邦来投,焉耆城(3 / 4)

加入书签

失地提供强大策应。

等林昊把治所搬到伊犁河谷,也就能把轮台及其附近的捉守城,交还给杨袭古。

不然杨袭古就只有庭州和西州两个城市,这个北庭都护府就显得名不副实。

“建军非一日之功,眼下正好有一契机,可锤炼新附部落,亦为瀚海军立威奠基。”

“哦?目标何处?”杨袭古问道。

林昊走到堂中悬挂的西域舆图前,手指重点一处:“焉耆!”

随后林昊解释道:“焉耆原本为安西四镇之一,如今却陷于吐蕃之手。”

“其地北接西州,西连龟兹,正处于我北庭与安西联络之要冲。”

“吐蕃据之,如骨鲠在喉,随时可切断西州与龟兹之路,令我两大都护府首尾难顾!”

郭昕留守龟兹的原因,主要也是为了防备焉耆的吐蕃驻军。

林昊手指在焉耆周围划了一圈,这才继续分析道:

“再看其形势,北面为我西州,西面为郭郡王之龟兹,东、南两面,皆是浩瀚沙海(塔克拉玛干沙漠)。”

“如今的焉耆,实乃一座孤城,吐蕃若想救援,唯有穿越千里沙海,路途艰险,补给困难,若派大军行动,十成人马能至三成便是万幸。”

“若其真敢来援,我军正可以逸待劳,于焉耆城下‘围点打援’,必可予其重创!”

杨袭古捻须沉吟:“话虽如此,焉耆城坚,恐不易攻取。”

林昊自信道:“守军孤立无援,士气也不高,而我军新胜之威正盛,更可驱使新附各部。”

“并直接告知他们,此战便是‘投名状’,凡奋勇争先、立下战功者,便可优先入选瀚海军,或获得更多赏赐、贸易特权。”

“彼等正愁无门路效忠,有此良机,岂不效死力?届时,郭郡王只需陈兵焉耆城外,主力攻坚则由这些求战心切的新附部落担当。”

郭昕闻言点头:“焉耆本就是我安西故地,收复失地,义不容辞。老夫可派一军助阵,或如林都督所言,于西侧威慑即可。”

“林昊继续列举焉耆之利:“等拿下焉耆城后,可以利用鱼海(博斯腾湖)鱼盐之利,我可获稳定盐源,不再受制于人,”

“这里土地肥沃,宜于屯田,可成又一粮仓,更兼产良马,正可补充瀚海军骑兵所需。”

“最关键的是,收复焉耆城后,北庭和安西便能连成一片,再加上未来将西域大都督治所搬到伊犁河谷,大唐在西域的战略态势,将彻底的改观!”

杨袭古听完,抚掌大笑道:

“善!大都督思虑周详,此计大妙!既可练兵,又可拔除钉子,更得实利!如此,便依大都督之策!尽快整备,兵发焉耆!”

郭昕也兴奋的道:“老夫即刻返回龟兹,调派兵马,以为呼应,焉耆城也是该回到大唐手中了。”

······

数日后,焉耆城外烟尘弥漫,两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在此会合。

当先一面“郭”字大旗下,代表武威郡王、安西大都护郭昕,此刻正顶盔掼甲,端坐于骏马之上。

另一边则是林昊与杨袭古的联军,分别竖起了“林”字大旗,代表了西域大都督,还有“杨”字大旗,代表杨袭古的西域大都护。

“郡王!不想您来得如此迅捷!”杨袭古拱手笑道,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郭昕身后浩荡的队伍所吸引。

不仅有为数众多队列严整,甲胄明亮,已然恢复青春,正值鼎盛之年的龟兹老兵。

更有数量庞大的各部仆从军,服色各异,刀枪林立,人马喧嚣,显出一派兵强马壮的气象。

郭昕翻身下马,拍了拍征尘,对杨袭古和林昊道:

“收复安西故镇,老夫岂能落于人后?一回到龟兹,便即刻点兵前来了!”

他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