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南下在即,利州来信(1 / 2)

加入书签

“既是卫公期许,莫敢不从。”

魏征皱着眉头小抿一口,待酒液香甜在嘴里慢慢散开,眉宇舒缓少许,点头表示赞同,其中仍不忘劝解之意。

“殊不料,西夷贫瘠之地,竟藏有此般甜酒,但饮酒误事,卫公大病初愈,莫要贪杯。”

自己一心好意,却讨个没趣,但凡换做他人,定是冷哼一声,拂袖而去,怒骂竖子不与为谋。

但李靖哈哈大笑,心里却是门清。

魏征这老货当孤臣当久了,已经忘了怎么奉承附和,言语间带些说教在所难免。

重重拍打着魏征肩膀,欣然点头应道:“玄成还是这般...嘴硬心软,不过还请放心,今天高兴,兴致大开,喝不醉!”

满朝文武推杯问盏,好不快哉,作为西征的第二功臣,李斯文却一人独坐角落,看着眼前花红热闹,心里还惦记着乡试事宜。

之前从李承乾那里打听到,皇帝是打算入秋后派兵启程南下。

如今闭口不谈嶲州一事,主要是因为秦琼带走了大批军中精锐。

若再调兵征讨,拱卫长安的兵卒便会陷入人手不足的窘迫。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八百就八百,玄武门对掏,谁赢谁太子。

而今秦琼归朝,段志玄统领的左骁卫,秦琼麾下左武卫等多支禁军,将陷入休整阶段。

南下事宜近在眼前,趁着现在还有空暇,多为将来的会试、殿试考虑考虑,未雨绸缪。

另外,听王敬直念叨说,寒门学子中有两位人杰,张二、张生,但都是偏科人才。

一人精通经义,一人偏爱算学,其他三门考题水平一般,也不知道能不能顺利中榜。

若首次科举,便有寒门子弟进京参加会试,这将严重打击世家门阀的嚣张气焰,为将来顺利推动新政埋下伏笔。

“蓝田公,怎么不见你动筷?今天可是为你开的庆功宴,该高兴才是。”

就在李斯文心绪纷飞之际,一只大手轻轻按在他肩头,力道不轻不重,吓得他一哆嗦。

李斯文回头看去,只见房玄龄端着酒杯,笑呵呵的站在一旁,脸上笑意温和。

细细打量还能发现,房相胡须上沾了些许酒渍,应该是刚从武将那边落荒而逃,来这里避避风头。

见房玄龄举着酒盏,悬空小半晌,李斯文连忙端起自己的茶盏,准备以茶代酒,聊表歉意:

“房相,小子是在琢磨乡试事宜,好不容易见到几位出挑的寒门学子,难免牵挂,有些失神,”

言罢,他抿了一口茶水,高山云雾的茶香在嘴里散开,却压不住心事。

“出挑的寒门子弟?张二还有张生?”

房玄龄了然点头,在他身边坐下,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股香甜酒气。

“刚才老夫听王珪念叨了几句,说一人经义答得极好,尤其是对‘大同’篇的理解陈述,文章脉络清晰,有理有据,可见其才学。

另一人则是算学全对,王珪连连夸他是个奇才,挣得工、吏、民几部争抢,算学人才难得。”

“即使如此,那两人应该能顺利中榜。”

听房玄龄透露内情,李斯文心事稍稍放下,嘴角不自觉上弯,但语气中仍带着些许遗憾:

“只可惜,世家子弟底子太厚太好,再加上这次乡试录取名额有限,寒门想要出头,还有的熬。”

见李斯文满眼心事,房玄龄摇头叹了声,拍了拍他的手背,宽慰道:

“年少老成是好事,但你不过孩子年纪,太喜欢操心反倒成了负担。

科举刚开,所有人都清楚,此事循序渐进,绝不可能一步到位。

这次乡试只是给寒门子弟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让他们知道朝廷广纳贤才的决心。

等会试的时候,陛下亲自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