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流亡者(1 / 7)

加入书签

    尼泊尔,安纳普尔纳山脉南麓,一个地图上难以寻觅的褶皱里。这里并非游客趋之若鹜的徒步天堂,而是山脉更深、更隐秘的角落,是连阳光都似乎吝于眷顾的阴湿之地。

    雨水,冰冷而粘稠,已经不间断地下了三天。它不是那种倾盆而下的暴雨,而是绵密、持久、无孔不入的霪雨。雨滴带着高山融雪的寒意,敲打着陡峭山坡上那些贫瘠得几乎无法孕育希望的梯田,将本就稀薄的土壤冲刷成浑浊的泥浆。泥浆汇成一道道恣意横流的小溪,漫过那条被世代脚步磨蚀得泥泞不堪、如今更是如同沼泽般的小径,最终将山脚下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村庄——多波拉——彻底浸泡在一种令人窒息的潮湿与阴郁之中。

    村庄仿佛是从山体上生长出来的苔藓,低矮的石木结构房屋紧紧依偎,抵御着风雨和永恒的寂静。炊烟在雨幕中艰难升起,旋即被撕扯、消散,留下更浓郁的木头潮湿腐朽的气味。这里的时间流速似乎与外界不同,缓慢、凝滞,被雨声和云雾牢牢锁住。

    村庄最边缘,一栋依靠巨大岩壁搭建、底层用以圈养牲畜的简陋石木结构碉楼,便是叶舟、艾莉丝和特蕾莎三人暂时的、摇摇欲坠的避难所。这栋碉楼的历史可能比村庄本身还要久远,石墙被岁月和风雨染成深黑色,缝隙间长满了湿滑的苔藓。底层牲畜栏里混杂着牲口粪便、发酵草料和湿土的气味,顽强地穿透并不严实的地板缝隙,与楼上人类活动空间里弥漫的潮湿木头、廉价草药以及汗水、焦虑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刺鼻的、属于最原始生存状态的气息。

    这与他们曾经的经历形成了残酷的对比。叶舟的脑海中,偶尔会闪过西藏基地那超越时代的、带着臭氧和金属清冽的洁净空气,或是布拉格那座古老图书馆里,沉淀了数个世纪的纸张、油墨和木头混合的、令人心安的沉香。那些是文明的回响,是秩序和知识的余韵。而这里,只有生存最粗粝、最赤裸的质感,剥去了一切伪装,只剩下与土地、与恶劣环境最直接的搏斗。

    叶舟:思维的囚徒与重构者

    叶舟靠坐在一个相对干燥的角落,身下垫着些勉强能隔湿的干草料。他的膝上摊开着几本从村民那里用最后几颗备用纽扣换来的、纸张泛黄脆弱的本地草药图册和古老经卷。这些经卷用某种混合了梵文和当地文字的古老字体书写,配以粗糙但颇具神韵的草药插图,若是平日,足以引起他极大的考据兴趣。但此刻,他的目光却并未停留在那些承载着地方性知识的字符和图画上。

    他的视线穿透了漏雨的屋顶——雨水正有节奏地滴落在屋内几个临时放置的木盆和瓦罐里,发出单调而清晰的“嘀嗒”声——仿佛在虚空中凝视着那些只有他能看到的、由几何语言、能量流动公式和拓扑结构构成的幽灵。他的世界,已然缩小到这间潮湿昏暗的屋子,却又无限扩展至宇宙尺度的物理规律和文明存续的终极命题。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身旁潮湿的泥地上划动,指尖沾染了泥泞,勾勒出复杂而扭曲的、非欧几里得几何图形。线条交错、缠绕,形成莫比乌斯环、克莱因瓶的局部,或是更高维度的空间投影。他在尝试。尝试仅凭自己那经过强化的记忆力和严苛的逻辑推理,重构从西藏基地带出的、那些已被莉亚夺走或在那场爆炸中损毁的关键数据碎片。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