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两人各自埋首于截然不同的知识领域,中间隔着堆叠如山的书本,像两艘在寂静深海中并行潜航的潜艇,互不干扰,却共享着同一种专注的频率和沉重的压力。
过了不知多久,张涛似乎遇到了某个难点,他放下笔,揉了揉眉心,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他的目光无意中扫过蓝溪摊开的那本图谱,落在了那张触目惊心的烧伤疤痕照片上。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并非出于厌恶,更像是一种职业性的审视。
“这是…期末课题?”他压低声音,打破了沉默,语气里带着一丝纯粹学术性的好奇。
蓝溪从沉思中被惊醒,抬起头,看到张涛的目光所指,点了点头,也轻声回答:“嗯,特效化妆的作业,模拟病理性或创伤性皮肤表现。”
“很逼真。”张涛评论道,他的用词准确而克制,“看起来需要非常了解皮肤结构和损伤机制。”
“是的,”蓝溪遇到能理解她专业挑战的人,忍不住多说了几句,仿佛是一种压力的释放,“不仅要像,还要‘像’得有理有据。颜色、质地、凹凸感…都要符合生理和病理的变化逻辑。有时候觉得,简直像是在…伪造证据。”她最后一句带了一点自嘲的意味,试图轻松一下气氛。
没想到,这句话却精准地触动了张涛的领域。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那丝属于法律人的、对特定词汇的敏锐被激活了。
“伪造证据…”他重复了一遍,嘴角似乎牵起一丝极淡的、带着专业严谨度的笑意,“在我们领域,这是重罪。但说起来,犯罪现场重建和痕迹检验,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和‘伪造’与‘识别’打交道。”
蓝溪被他的话吸引了,暂时从烧伤疤痕的模拟难题中抽离出来,好奇地望向他。她很少听张涛主动谈起他专业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