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过敏,“疑似使用了违禁成分产品”;有“前员工”匿名爆料,揭露工作室“使用山寨仪器和分装大桶货,利润高得吓人”;更有甚者,直接矛头直指蓝溪本人,说她“在韩国学的不过是皮毛,包装成大师回来骗钱”……
文字配上精心挑选的、极具冲击力的图片,在算法的推波助澜下,开始获得点击和传播。互联网的记忆是短暂而情绪化的,人们往往记住第一个闯入视野的惊悚故事,而非后续枯燥的澄清。一些不明真相的新客户开始犹豫,预约咨询电话的数量出现了明显下滑。甚至连几位老客户也私下发来微信,小心翼翼地问:“蓝溪,最近网上那些说法……没事吧?”
工作室里的气氛第一次变得凝重。小悠和安安操作时更加沉默,眼神里带着委屈和愤懑。她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工作室对产品和安全的严苛要求,那些污蔑之词如同尖刀,刺伤的是她们日夜坚守的信仰。
蓝溪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手指颤抖地滚动着屏幕上的恶评。愤怒、委屈、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如同冰水混合物,浇遍全身。她苦心经营的一切,她视若生命的信誉,正在被一群看不见的对手用最卑劣的手段肆意践踏。每一句谣言都让她胃部痉挛,一种想要嘶吼、想要立刻在网上与对方对质的冲动几乎要冲破理智。
线上的攻击只是明枪,线下的暗箭则更为凶险。
一天下午,一位衣着时髦、言辞犀利的女士前来咨询高端抗衰项目。安安负责接待。对方问题极多,且异常专业,细致到仪器的厂家编号、核心技术的专利证书号、产品的批次和报关单细节。安安依循培训所学,耐心解答,但对方的态度始终带着一种审问和质疑的意味,并用手机悄悄录音,在被安安礼貌制止后,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声称工作室“心里有鬼才怕录音”,最后摔门而去,留下委屈得眼圈发红的安安。
没过几天,又一位“客户”在享受护理时,看似无意地不断套话。“你们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