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清溪奔流粮面如雪(1 / 5)

加入书签

这几个月来,张大山和他那支“核心工程队”

,算是把所有心血都搁在这磨坊上了。

儿子们和村里手艺最好的匠人,跟着他一块儿干。

他们碰到的难处,旁人想都想不到。

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疙瘩,硬是被他们给解开了。

比如那巨大的木制水轮,得承住那水流的猛劲儿。

铁牛和柱子为了寻摸够硬够大的木料,跑遍了青石山左近的山林。

最后,才在深山老林里,寻着几棵上百年的硬木。

光是把这些死沉的树干从山上弄下来,就费了十几个壮劳力七八天的工夫。

再比如那套齿轮传动,得把水轮的转圈,变成石磨的转圈。

大大小小十几个硬木齿轮,每一个的齿数、大小、还有那咬合的角度,都得算准了,磨细了。

张大山和小山爷儿俩,常为了一个齿轮的尺寸,或一根传动轴咋个安。

点着油灯,在草图上划拉过来,划拉过去,争论到大半夜。

柱子那手木工活,更是越精湛。

那些个奇形怪状,却又要严丝合缝的齿轮和轴承座。

在他手里头,就像是活过来一样,弄得是妥妥帖帖。

还有那两扇大石磨,是从村口老槐树底下移来的。

张大山亲自给它“改良”

过,重新开了更细密的磨齿。

咋个才能把它们稳稳当当地安到地方?

咋个才能让上下磨盘的空隙匀匀的,还能调?

咋个才能让粮食自个儿往里头跑,磨好的面又能顺顺当当地出来?

每一个小地方,都费了张大山和他那队人老大的心思和汗水。

可以说,这座水碓磨坊,不光是个磨面粉的作坊。

它更像是个水利、机械、木工、石工、铁工这些个手艺活的集大成。

搁在这个年头,也算是顶尖的“高新玩意儿”

了。

当然,这中间也没少出岔子。

有时候,是一个齿轮做得不够准,那整个家伙什就转不顺畅,甚至卡死了。

有时候,是那轴承的木料没选对,或者油没抹够,一试着转动,就出尖叫唤,还冒黑烟。

还有时候,是对那水流的冲劲儿估摸得不够,那引水槽有的地方就渗了水,或者水轮上的叶板被冲坏了。

每一次出问题,都像是往那些个兴高采烈的村民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也总会招来些个风言风语。

“俺就说嘛,光靠水就能推磨?那不是白日做梦吗?”

“张先生这回,怕是想得太美了,把事儿看得太轻巧了。”

“这都建了快大半年了,花了恁多的人力物力,要是最后弄出个不好使的废物,那可就亏到姥姥家了。”

就连张河、钱大爷这些个对张大山最是信服的人。

瞅着那些个因为出了毛病,不得不停下来修修补补的场景。

心里头也难免犯嘀咕,替张大山捏着一把汗。

可张大山,却从来没动摇过,也没想过退缩。

他晓得,这新东西出来,不碰几次壁,那是不可能的。

栽跟头,才能学到真本事。

每一次出问题,都能让他更明白毛病出在哪儿,也能让他寻摸到更好的法子。

他会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跟那些个心里头犯嘀咕的村民解释。

也会领着铁牛、柱子他们,不嫌麻烦地,把那些个出了毛病的零件,拆了装,装了改,改了再试。

他那股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犟劲儿。

他那份遇到难处也不低头的韧劲儿。

他那份对这水磨坊非要弄成不可的执着。

也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