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学院功成桃李芬芳(1 / 2)
青石村的海上商路,在经历了初次的风雨和战斗之后,很快便进入了稳定而又高效的运营期。
一艘艘满载着货物的“青石号”
巨舶,如同穿梭的织机,将南北的财富,紧密地编织在了一起。
张家的商业帝国,版图日益扩张。
而比这商业版图扩张更让张大山感到欣慰的,是他在青石村种下的另一片、更加宝贵的“田地”
,也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的丰收。
这片田,便是青石学院。
一晃两年过去。
当年第一批进入学院、选择“专科”
深造的学子们,也陆续到了毕业离校的时候。
他们,就像一颗颗被精心培育出来的、饱满的种子。
即将被播撒到大宁朝的四面八方,去生根,去芽,去开出与众不同的花。
一个来自南阳府城周边小镇的、主修“营造科”
的学子,名叫李三。
他回家探亲时,恰逢镇上正为修建一座跨河的石桥而愁。
镇上的老石匠们,用老法子,建了两次,桥墩都因为河床下的暗流冲击,而生了沉降,成了危桥。
所有人都一筹莫展。
李三在仔细勘察了地形,并用他在学院里学到的力学和结构学知识,进行了一番演算之后。
他竟大胆地,向镇上的乡绅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采用“三角形稳定结构”
和“深挖沉箱基础”
的建桥方案。
起初,所有人都对这个毛头小子的“纸上谈兵”
嗤之以鼻。
可当他用木头和石头,搭建出一个精准的、可以承受巨大重量的桥梁模型时。
所有人都被这闻所未闻的营造之法,给彻底折服了。
最终,在李三的指导下,镇上的新石桥,只用了过去一半的材料,却建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固、稳当。
整个镇子,都为之轰动。
另一个主修“医药科”
的女孩,是府城一家小药铺的女儿。
她回家后,恰逢镇上流传起一场不大不小的“秋疫”
(流感)。
许多百姓都上吐下泻,浑身乏力。
城里的郎中们,都还是用那些传统的方子,效果甚微。
而这个女孩,却想起了丫丫先生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卫生防疫”
和“对症下药”
的原则。
她劝说家人和邻里,勤洗手,将病人的呕吐物深埋,并用石灰水和艾草熏蒸,来清洁环境。
同时,她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大胆地调整了药方。
将那些昂贵的、不必要的药材去掉。
换上了几味在乡野间很常见、却极有对症奇效的、诸如“藿香”
、“佩兰”
之类的廉价草药。
几天之后,喝了她开的药的病人,都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而那些依旧在使用老方子的人,却还在病榻上呻吟。
一时间,她“小神医”
的名头,竟在街坊四邻间,不胫而走。
而那个来自苏州的富家公子孙思远,更是青石学院这一届最耀眼的“明星”
。
他给远在江南的父亲,写了一封长信。
信中,他没有谈论风花雪月,也没有抱怨学业辛苦。
而是用他在“算学科”
和“商贸科”
学到的新知识,为家族那庞大的茶叶生意,做了一份详尽无比的“91ot分析报告”
。
他精准地指出了,家族生意在“成本控制”
、“渠道管理”
和“品牌定位”
上存在的几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