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批师资奔赴四方(3 / 3)
没有钢铁就用蜀中遍地都是的、坚韧无比的楠竹和硬木作为材料。
他们利用精巧的杠杆、滑轮组和齿轮知识,设计并建造出了一系列由水力驱动的、纯木石结构的“清淤机”
和“起重机”
。
他们还利用本地的黏土和石灰,烧制出了一种全新的、防水性能极佳的“三合土”
,用以加固江堤。
当那些笨重却又异常有效的“机关器械”
在都江堰的工地上开始运转时,原本需要一万民夫辛苦劳作一个月才能完成的清淤工程,如今只用了一千人十天便高质量地完成了!
整个蜀中平原都为之轰动!
无数的百姓和基层官吏自地来到工地观摩这些“神仙手段”
,看向文若等人的眼神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蜀州知府在亲眼见证了这一切后更是拉着文若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当即拍板将城内最好的一块官地划拨出来,并调集全府之力支持“格物分院”
的建造!
文若知道他们成功了。
他们没有去造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他们只是用自己的知识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解决了一个最迫切也最实际的难题。
于是当“蜀州格物分院”
正式挂牌开学时,它的第一批课程不是高深的物理化学,而是——《水利工程学概论》与《农业机械制造初探》。
报名者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
北方的“火种”
终于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帝国最遥远也最重要的疆域落地生根芽。
一场由“青石之学”
引领的、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伟大变革,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轰然展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