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o5章 远见之明再安社稷(2 / 3)

加入书签

个个被摘掉了乌纱帽。

杀鸡儆猴!

黑水镇的遭遇,如同一盆冰水,瞬间浇醒了帝国境内所有还心存侥幸的官员和商贾。

他们终于明白,皇帝这次,是来真的了。

“环保”

,不再是一句空话。

它,是悬在每个人头顶的、一把锋利无比的……尚方宝剑!

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轰轰烈烈的“环保整改”

运动,便在全国范围内迅展开了。

各地州府,纷纷开始效仿清溪城的模式,规划起了自家的“涵养林区”

和“污水净化系统”

各大工坊,也开始不计成本地,加高烟囱,改造炉窑,处理废渣。

虽然,这在短期内,确实增加了他们的成本,也适当减缓了展的度。

但渐渐地,人们也开始尝到了“环保”

带来的甜头。

河水,开始变得清澈了。

天空,开始变得湛蓝了。

空气中那股呛人的煤烟味,也渐渐淡去了。

人们现,生活在一个更干净、更健康的环境里,不仅心情舒畅了,连生病的人,都似乎少了一些。

而那些最早完成整改、符合“青石标准”

的工坊,则因为获得了官府的“环保认证”

,其产品在市场上的信誉和价格,反而比以前更高了。

此消彼长之下,越来越多的商贾,开始从最初的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地、积极地,去拥抱这项新的国策。

因为他们现,安国公所言不虚。

“环保”

,不仅仅是投入。

它,同样是一种投资,一种能带来更长远、更稳定回报的……智慧投资。

……

而安国公张大山本人,在推动了这项国策的颁布之后,便再次选择了“功成身退”

,将具体的执行,交给了儿子和朝中的官员们。

他自己,则重新回到了那片他最熟悉的、位于青石村的土地之上。

但他,也并未就此闲下来。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天工开物》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及对子孙后代的教育和培养之上。

他在格物学院里,亲自开设了一门全新的、也是独一无二的课程——《天人相应与格物之道》。

他不再仅仅是教导学生们如何制造工具,如何提升效率。

而是开始系统地,向他们传授,如何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去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并最终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会带着学生们,去观察一棵树的生长,一片叶的凋零,一条溪流的循环。

他会让他们明白,这天地万物,都是一个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都可能引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

他的这种充满了东方哲学智慧和生态文明思想的教导,深深地影响了格物学院的整整一代人。

也为大宁帝国未来的可持续展,培养出了一批最宝贵的、拥有“环保”

基因的……技术人才。

……

“安国公,有再安社稷之功啊。”

御书房内,皇帝宁宣宗看着手中,那份由“环保督查院”

呈报上来的、关于全国环境改善的喜人报告,忍不住出了由衷的感慨。

他知道,张大山这次,为他,为这个帝国,所解决的,不仅仅是几条河流、几片天空的污染问题。

他解决的,是一个可能动摇国本、甚至导致文明衰退的……深层次危机。

这份功绩,丝毫不亚于北伐的胜利。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加……伟大。

因为,北伐,安的是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