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o章 开仓放粮民心初定(1 / 3)
汉阳港的汽笛长鸣,如同希望的号角,不仅为这座濒临崩溃的城市带来了十万石救命粮,更彻底撕碎了笼罩在整个云梦旱区上空那厚重无边的绝望阴云。
然而,对于安国公次子、此次救灾前线总调度张石头而言,他深知,将粮食运抵灾区,仅仅是完成了整个救灾战役中最“简单”
的一步。
接下来,如何将这十万石粮食,公平、高效、且不引任何混乱地,分到数以百万计、早已饿红了眼的灾民手中,才是一场更为严峻、也更为考验智慧的“战争”
。
他太清楚传统赈灾模式的弊病了。
官府开仓,士绅协助,层层盘剥,克扣成风。
一石粮食,从官仓出来,经过胥吏、粮长、甲长等无数双手的“漂没”
,最终能有三斗落到灾民碗里,便已是天大的善政。
更有甚者,官绅勾结,以次充好,将霉变的陈粮、甚至掺杂了沙石的糠麸,当作救命粮放,从中牟取暴利,致使灾民食之病倒,雪上加霜。
而放粮之时,更是秩序混乱,强者多占,弱者受欺。
常常会因为争抢,而引踩踏、斗殴,甚至激起更大规模的民变。
张石头绝不允许,这些沾满了罪恶与腐朽的旧戏码,在自己主持的赈灾中,再次上演。
他要用一种全新的、充满了“格物”
精神的、无可辩驳的公正与效率,来为这场救灾,也为安国公府,立下一个足以让天下人都为之信服的……新规矩!
……
龙舟舰队抵达的当夜,汉阳港灯火通明,戒备森严。
张石头没有急于开仓。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让早已随船抵达的、由三弟小山亲自挑选的数十名格物学院算学司的精英学子,以及从青石商会紧急抽调的最可靠的账房先生们,接管了汉阳府所有的户籍黄册。
他们将自己关在临时征用的府衙之内,点着上百支蜡烛,彻夜不眠。
他们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户”
为单位,对整个汉阳府及其周边受灾最严重的数十个县镇的灾民,进行一次快而又精准的……数据普查!
——核对户籍,清点人口,特别是对家中老弱妇孺的数量,进行重点标注。
——评估受灾程度,将灾民,划分为“赤贫(已断粮)”
、“次贫(尚有余粮)”
、“堪活(有能力自救)”
三个等级。
——制作凭证,他们用格物院带来的、简易的木刻活字印刷术,连夜赶印出了数万张盖有“安国公府救灾总署”
朱红大印的、带有不同标记的……“领粮券”
!
这种领粮券,设计极其巧妙。
不仅清晰地标注了户主姓名、家庭人口、以及其所属的“贫困等级”
。
更在券上,用一种只有安国公府核心成员才懂的、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密码”
,标注了其每日可领取的口粮份量,以及允许领粮的特定时辰。
……
第二天清晨。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汉阳城时,城内早已设立好的、数十个巨大的“赈灾点”
,同时向所有灾民开放。
每一个赈灾点,都由一名格物学院的学子担任“主簿”
,负责核对凭证、放粮食。
由数十名青石商会的伙计担任“司仓”
,负责称量、分。
更有上百名从“以工代赈”
工程营中抽调出来的、身强力壮、也对安国公府感恩戴德的民夫,手持木棍,负责维持秩序。
整个场面,虽然人山人海,却不见丝毫的混乱。
所有前来领粮的灾民,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