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o章 朝堂激辩牛毒之论(2 / 3)
之举啊!”
“况且,”
他继续说道,声音愈激昂,“医者之道,在于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而此法,却是主动引‘毒’入体,无异于引狼入室!
虽或可侥幸以猛毒克制天花之毒,但谁能保证,那牛毒,不会在人体之内潜藏下来,日后演变成更可怕的怪病?届时,怕是悔之晚矣!”
“此等以身试毒之法,与那些江湖术士的左道旁门,何异?若将其立为国策,强制推行于天下,恐……恐会动摇我大宁万世之医道根基,遗祸子孙无穷啊!
恳请陛下,三思!”
刘院判的这番话,可谓是字字诛心。
他巧妙地,将一个医学问题,上升到了“天理人伦”
和“道统存续”
的高度。
立刻便引来了殿中所有守旧派官员的共鸣。
紧接着,礼部尚书也出列附议,声音同样慷慨激昂。
“陛下!
刘院判所言极是!”
“《孝经》有云:‘身体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等之身体,乃上天与父母所赐,何其珍贵!
岂能,因为畏惧一种未必会得的疾病,就主动地,用那污秽不堪的牛毒,来玷污、毁伤自己的身体?”
“此,乃大不孝也!”
“更何况,种痘之后,手臂之上,必留疤痕。
女子破相,事关贞洁名节;男子留疤,亦损威仪。
若天下人皆因此而身有瑕疵,则我大宁朝,岂不成了‘残缺之国’?此,于国体,亦是大大的损伤啊!”
“臣,附议!”
“臣,亦附议!
此法,过于骇人听闻,有违圣人教化,万万不可推行!”
一时间,以太医院和礼部为的守旧派官员,纷纷出列,言辞激烈,引经据典,从医学、伦理、孝道、国体等各个方面,对“牛痘之法”
,展开了全方位的、猛烈的攻击。
他们并非都是出于恶意,其中很多人,确实是真心诚意地,在扞卫着他们所信奉了千百年的……传统与秩序。
面对这股突如其来、却又声势浩大的反对浪潮。
皇帝宁宣宗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他没想到,一项在他看来是“万家生佛”
的救世良方,竟然会激起如此巨大的反弹。
他看向自己的席内阁大学士,张小山。
只见张小山,从始至终,都静静地站在那里,面色平静,仿佛眼前这场激烈的辩论,与他毫无关系。
“小山,”
皇帝沉声问道,“你,以为如何?”
张小山这才缓缓出列,对着龙椅,深鞠一躬。
然后,他转过身,用一种平静,却又带着几分悲悯的目光,扫过那些义愤填膺的同僚们。
“诸位大人之言,小山,都听到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诸位大人,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句句不离‘天理’、‘人伦’、‘孝道’、‘国体’。”
“小山,佩服。”
“但,小山,只想问诸位大人一个问题。”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敢问,在这天理人伦、孝道国体之上,是否还有……人命?”
“当京城之内,万千孩童,正在天花的折磨下,痛苦死去之时;当无数的家庭,正在因此而家破人亡,白人送黑人之际……”
“诸位大人,却在这里,高谈阔论着,那牛毒是否‘污秽’,那皮肤是否‘有瑕’?”
“难道,在诸位大人眼中,这些虚无缥缈的‘礼法’与‘体面’,竟比那一条条鲜活的、正在逝去的生命,还要重要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