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o章 赐号元圣还政于朝(2 / 3)

加入书签

的声音变得无比崇敬,“德合于天,道济于世者也。

家父兴修水利,平定北境,救济灾荒,扑灭天花,活人百万,泽被苍生,其德行早已越凡俗近于圣贤。”

“故臣与内阁诸位同僚合议之后斗胆恳请陛下!”

他猛地跪倒在地声音铿锵有力响彻整个文华殿。

“请陛下赐安国公‘元圣’之尊号!”

“以彰其开创文明之不世之功!”

“臣等附议!”

殿下所有内阁大臣在这一刻尽皆起身齐齐跪倒在地!

他们的声音汇成了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

“恳请陛下赐安国公——‘元圣’之尊号!”

皇帝宁宣宗看着下方那黑压压跪倒一片的、帝国最顶尖的文臣集团,他看着奏章上那两个熠熠生辉重如泰山的大字,他的眼眶再次湿润了。

他知道这个称号张大山当之无愧,也唯有这个称号才能真正地为他与这位布衣国公之间那段荡气回肠的君臣际遇画上最完美的句号。

他缓缓地站起身,声音庄严而又肃穆。

“准!”

……

七日后,一场比凯旋大典更为隆重的“安国公荣退暨元圣加封大典”

在太和殿举行。

大典当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整个京城万人空巷,百姓们自地涌上街头,手中拿着鲜花和彩带,翘以盼,只为能一睹那位传说中的“在世圣贤”

的最后风采。

太和殿前,丹陛之上,文武百官,皇室宗亲,乃至前来朝贺的泰西诸国使臣,皆已肃然而立。

当身着一身最朴素的青色布衣,头花白却精神矍铄的张大山,在皇帝的亲自搀扶下,缓缓走上那象征着帝国最高荣耀的丹陛之时,整个广场都爆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元圣!

元圣!”

那声音自肺腑,充满了最真挚的敬爱与崇拜。

大典的最高潮,由内阁辅张小山,当着文武百官、天下使节之面,高声宣读那道由皇帝亲笔所书的、册封其父为“元圣”

的诏书。

诏书念毕,皇帝亲手将一枚由整块昆仑美玉雕琢而成、象征着“元圣”

身份的白玉大印,郑重地交到了张大山的手中。

张大山接过玉印,却没有将其收入怀中。

他转过身,面向殿下所有人,也面向这个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帝国。

然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举动。

他将那枚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元圣”

玉印,高高举起,随即又缓缓地,将其放回了由内侍呈上的丝绒托盘之上。

紧接着,他又从怀中,取出了那块代表着无上权柄的“如朕亲临”

金牌;取出了皇帝御赐的安国公府地契;取出了皇家铁路总署、格物学院、惠民防疫司等所有由他创建并掌管的机构的最高信印……

他将这些,在世人眼中,代表着无尽财富与权力的东西,一件一件地,郑重地奉还于御前。

真正做到了,还政于朝,还利于国。

“陛下,”

他的声音平静而又充满了力量,通过蒸汽法螺传遍了整个广场,“草民张大山,本一介布衣,蒙陛下天恩,方有今日。

如今北境已安,国泰民安,臣之责已尽。”

“这‘元圣’之名,非臣一人之功,乃陛下圣明,万民同心,格物大道之功也。

此印,当为国之重器,藏于太庙,以励后人。”

“此金牌,乃陛下信物,臣不敢久持。”

“此产业,皆取之于民,亦当用之于民。

臣请陛下,将其尽数归入国库,或设为‘格物兴国’之基金,以助天下寒门学子,共研大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