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盛世新貌光明之忧(2 / 3)

加入书签

眼青阳县,乃至整个南阳府,千千万万的村庄都在经历同样的蜕变。

田间地头,笑声取代了叹息;村口学堂,书声琅琅,取代了昔日的死寂。

仓廪足而知礼节,民心安而思进取,这片土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度,迈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京城,东四大街。

作为帝国的都城,京城的繁荣更胜乡村百倍。

粮食价格的空前低廉与稳定,让百姓第一次从繁重的体力劳作中解放出来。

他们有了闲钱,也有了闲暇,消费的热潮如潮水般席卷而来。

新兴行当如雨后春笋,遍布大街小巷,点缀着这座古老城市的崭新面貌。

食肆酒楼中,“神粮”

菜肴风靡一时。

一道“拔丝红薯”

,甜香四溢,丝缕金黄;一道“酸辣土豆丝”

,爽脆开胃,令人垂涎;一道“黄金玉米烙”

,香酥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这“新三样”

几乎成了每家酒楼的招牌菜,引得食客络绎不绝。

茶馆戏楼的数量在短短两年翻了三倍,里面的说书先生不再只讲金戈铁马的旧朝传奇,而是争相诉说张石头总督的“新大陆奇遇记”

或丫丫神医的“杏林传奇”

,引得听众如痴如醉。

更有一种名为“公共澡堂”

的新店铺悄然兴起,百姓只需花十个铜板,便能泡上一个热水澡,洗去一身疲惫,舒畅身心。

京城的街道上,商贾云集,货物琳琅满目。

从南洋运来的香料、从西域贩来的毛毯、从北境收购的皮革,堆满了店铺的货架。

得益于粮食丰收,商路的畅通与商业的繁荣让京城的物价前所未有地稳定,百姓的购买力大幅提升。

甚至连街头巷尾的孩童,都能攒下几个铜板,买上一串糖葫芦,或是几颗从“神粮”

中提炼的麦芽糖,甜在嘴里,乐在心头。

夜幕降临,京城的繁华被推向顶点。

昔日的宵禁制度早已名存实亡,华灯初上,千万盏灯笼与烛火将城市照得如同白昼。

夜市如潮水般涌现,摊贩的吆喝声、食客的谈笑声、杂耍艺人的鼓点声,交织成一曲盛世的交响乐。

卖糖人的捏出栩栩如生的“神粮”

造型,卖艺人表演着新编的“元圣种粮记”

,引得围观者掌声不断。

一名刚从南方贩丝绸归来的商人,站在自家店铺的二楼,俯瞰东四大街的灯火辉煌。

街头人头攒动,灯笼的光芒映照着每一张笑脸。

他抚着胡须,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心中默念:自己正身处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黄金时代!

这盛世,不仅仅是帝国的荣光,更是每一个普通人用勤劳与智慧,共同缔造的奇迹。

然而,盛世之下,隐忧暗藏。

安国公府,内阁辅张小山的书房内,户部尚书张豆子递上一份“京城夜市运营成本”

报告,面色凝重。

他指着报告上一条刺眼的红色曲线,低声道:“三哥,你看,京城所有登记在册的商铺,每日‘照明’开支,已占总成本近三成!

顺天府的火灾记录显示,半年内生百余起火灾,八成以上因夜间灯火处置不当引。”

张小山接过报告,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数字,眉头渐渐锁紧。

他明白,这不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笔安全账。

灯笼与烛火虽点亮了京城的繁华,却也带来了高昂的成本与隐患。

商铺为了维持夜市生意,不得不购置大量蜡烛与灯油,成本居高不下;而一盏不慎倾倒的灯火,便可能引吞噬整条街肆的大火。

这样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