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o4章 一药难求产量之困(2 / 3)

加入书签

色尘埃的粉末。

“三哥,二哥,五弟,”

她的声音透着深深的无力,“你们都以为我这‘神医’能点石成金,挥手即来仙丹。”

“可你们又可知?”

她举起药瓶,对着众人:“就这么区区不到一钱的‘金屑’,是我和惠民防疫司百余名弟子不眠不休,耗费整整半个月,用掉过三千斤‘橘霉’酵的培养浊液,最终才从那如同山海般的‘废料’中提炼出的全部所得!”

“救侯爷一人,已倾尽我们所有库存。”

“如今,我又何来余药,去救这满京城的权贵?”

这番充满无奈的“大实话”

,如一盆冰冷的雪水,瞬间浇熄了众人心头最后一丝侥幸。

“怎么……怎么会这样?”

张石头瞪大眼睛,难以置信,“才这么点?简直比沙里淘金还难!”

“正是沙里淘金。”

张丫丫点头,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格物学者的理性光芒,“我与栓子四哥反复测算,终于找到这‘产量之困’的两大根源。”

“其一,在于‘菌’。”

她伸出一根纤细的手指,“我们如今用的这株‘橘霉’,是两年前学徒狗子偶然所得。”

“其虽有神效,但天性如此,能分泌的‘金色精华’极其微弱。”

“便如同让一头普通黄牛去产千里马的脚力,非不努力,实乃天性所限。”

“其二,在于‘法’。”

她又伸出第二根手指,“我们用的‘盘碟浅层培养’之法,如同在海边滩涂晒盐,占地巨大,耗时费力,且因培养基与空气接触过多,极易染上杂菌。”

“十盘之中,七八盘常中途‘死去’,前功尽弃,产出自然少得可怜。”

她目光扫过兄长们,声音愈坚定:“若不能从‘菌种’与‘工法’这两大根源上寻得突破,这‘青霉素’终究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看可用,却永远成不了普济苍生、惠及万民的真正神药!”

书房因她这番充满挑战却指明方向的分析而陷入沉思。

就在此时,一封来自青石村、由元圣张大山亲笔书写的第三封“点拨信”

加急送入。

信仿佛长了眼睛,精准回应了张丫丫刚刚提出的难题。

“丫丫吾女,”

信开篇充满慈爱与肯定,“汝能于纷乱中窥得‘产量之困’的根本,且一针见血指出‘菌’与‘法’两大症结,足见汝之‘格物’之学已登堂入室。”

“为父甚慰。”

“汝之所惑,亦是为父近日夜思之所得。”

“为父以为,破此局,当双管齐下。”

“其一,曰‘寻新王,以增其源’。”

“天下微菌何止亿万?橘霉之外,焉知无更强之菌种?”

“汝可凭‘皇家’之名,悬赏天下,广征四海奇霉异菌,再以‘格物’之法行‘人工诱变’,或以烈日之精(紫外线)照之,或以毒草之汁(化学药剂)浸之,促其产生‘好的变异’,或可从中筛选出真正的菌中之王!”

“其二,曰‘改其法,以尽其流’。”

“盘碟之法过于浅薄,汝可借鉴汝四哥‘酿酒’之术,效仿‘深层酵’之法,造一巨大之‘铁釜’,如深潭养龙,内通无菌之气,外控寒暑之温。”

“则神菌必能于其中尽情生长,百倍产出!”

信末,张大山亲手绘制的“深层酵罐”

草图,布满奇异阀门与管道,散着机械与智慧的美感。

张丫丫将这封充满无上智慧与前瞻构想的信传阅给兄长们,书房瞬间沸腾!

“人工诱变?深层酵?”

这些闻所未闻、颠覆性的词语如闪电劈开迷雾,点燃众人心中的希望!

“我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