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碳粒为媒,声电初谐(2 / 3)

加入书签

底的失败了。

“怎么……会这样?”弟子喃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脸上一片茫然,“老师,理论……理论不该是这样的啊!”

张大山没有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走到装置前,伸出手指轻轻地拨动了一下那面羊皮振膜。

这一次,电流计的指针终于有了明显的反应,它随着张大山的拨动欢快地向右摆动了一个巨大的角度。

“你看。”张大山松开手对弟子说道,“理论没有错。线圈在磁场中运动确实产生了电流。”

“那……那问题出在哪?”弟子更加困惑了。

“问题出在……‘力’。”

张大山一字一句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一丝恍然。

“我们都低估了要让这线圈产生足以被检测到的电流所需要的‘力’是何其之大,也高估了人说话时那声波所蕴含的‘力’是何其之微弱。”

他指着那个装置叹了口气。

“用声波这只‘蚂蚁’去推动线圈这头‘大象’去撞开‘电磁感应’这扇沉重的大门……此路不通。”

此路不通。

这四个字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刚刚才被理论之光照亮的道路在实践的第一个关隘前便撞上了一堵看似无法逾越的冰冷的南墙。

弟子的脸上瞬间血色褪尽。他望着那凝聚了师徒二人无数心血的装置,眼中是深深的挫败与不甘。

整个实验室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难道“电驭其声”的伟大构想终究只是一场镜花水月般的空想吗?

就在所有人都心灰意冷之际,张大山却缓缓地走到了实验室角落那个取暖用的炭火盆前。

他没有说话,只是蹲下身从里面捡起了一块烧得半红不黑的木炭。

他看着手中这块平平无奇的木炭,脑海中那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早已被尘封的记忆碎片在这一刻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泛起了圈圈涟漪。

压力……

电阻……

一种与“电磁感应”截然不同的、更加巧妙也更加“四两拨千斤”的原理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他缓缓站起身,脸上重新露出了那份熟悉的、掌控一切的自信微笑。

“或许……我们都走错路了。”

他对着依旧沉浸在沮丧中的弟子缓缓开口。

“什么?”弟子猛地抬起头。

“我们不该去‘创造’电流。”张大山掂了掂手中的木炭,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应该去‘控制’电流。”

“创造?”“控制?”弟子被这番话彻底搞糊涂了。

“你想。”张大山循循善诱道,“‘电磁感应’是从‘无’到‘有’去创造一股全新的电流。这需要极大的能量,声波之力远远不够。”

“可若是我们事先就在一个电路中通上一股稳定而持续的电流呢?”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下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电路图。

图中,一个电池连接着一个特殊的、被标记为“x”的装置,最后再串联一个电流计。

“在这条电路里,电是一直存在的,它就像一条平稳流淌的溪流。”

“我们所要做的不再是去凭空掀起波澜,而仅仅是在这条溪流中放入一个‘阀门’。一个能被声波所驱动的、极其灵敏的‘阀门’。”

“当无人说话时,‘阀门’半开,电流平稳流过。当声波传来时推动‘阀门’时而紧时而松……那这溪流中的水,也就是电流,是不是就会随之时而湍急时而平缓了?”

弟子呆呆地看着黑板上的图,张大山的这番“阀门”之喻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他脑中的所有迷雾!

不从“无”中生“有”!

而是借“有”来生“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