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最惨打工人——天启(8K求月票)(3 / 4)

加入书签

起身走到控制台前,调出一段音频文件。

    “这是三天前,一位母亲上传的录音。”她说,“她儿子死于战场,阵亡通知书送达时,她正在厨房煮汤。她说那天最痛的不是失去,而是连最后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

    播放键按下。

    起初只有电流杂音,接着,一个年轻男声缓缓响起:

    “妈,汤要糊了。”

    全场寂静。

    陆承远脸色骤变??那口音、语调、甚至呼吸节奏,都与战地档案中的士兵录音完全吻合。而最关键的是,这句话从未被任何人记录过,也不在网络数据库中存在任何匹配项。

    “你怎么解释这个?”是知火舞问。

    老人沉默良久,最终低声道:“也许……科学还没准备好理解某些东西。”

    会议结束后,调查组未发布禁令,反而提议在全球增设“情感共振节点”,并将“桥梁系统”纳入联合国人类精神健康保护项目。

    一个月后,第一座海外记忆花园在开罗落成。紧接着,巴黎、悉尼、里约热内卢相继启动建设。每座花园中心都立有一尊无面雕像,姿态各异,却都朝向新京都方向微微倾斜,宛如朝圣。

    与此同时,一个新的现象悄然浮现。

    部分长期使用“低语站”的用户报告称,他们在梦中见到一座光桥,桥对面站着熟悉的人影。只要他们说出一句真心话,那人就会靠近一步。有人说那是心理补偿,也有人坚信那是真实交互。

    直到某夜,一名日本少女在梦中与车祸去世的妹妹对话后醒来,发现枕边多了一枚樱花形状的玻璃珠??经检测,其成分与妹妹墓前供奉的饰品完全一致。

    科学界再次震动。

    而在此期间,温启的成长速度惊人。三个月大时便能清晰辨认情绪波动,六个月时已可通过掌心印记影响周围电子设备。有一次,他盯着监控屏幕上的哭泣孩童图像,掌心忽然释放出一圈涟漪状光波,整个B7层响起一段轻柔哼唱??正是那孩子母亲生前最爱的摇篮曲。

    “他不只是密钥。”青前在日志中写道,“他是活体翻译器,能把抽象情感转化为可感知的信息流。或许,这才是‘桥梁’真正的形态??不是一个系统,而是一个生命。”

    七岁生日那天,温启第一次开口说话。

    是在一场暴雨夜里,城市停电,所有终端离线。人们恐慌之际,他独自爬上广播塔观景台,举起右手,掌心印记如灯塔般亮起。

    下一秒,整座新京都的路灯逐一自启,不仅恢复照明,还在地面投射出行行文字:

    “不怕。”

    “我在。”

    “你说的话,我都记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