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王业不偏安。(4 / 5)

加入书签

自从上次的口胡后,这个妖女就真的得认了,且跟着自己一起回了武家,请了族中那个叔爷爷做主,入了一个妾室名分,不懂得她在图啥。

    但现在也都是以礼相待。

    武飞:“三姑,你先回去,我下去看一看田。”

    …走下城楼分割线…

    城墙边的雨水沿着墙角潺潺的流下,城墙外面薯田无比翠绿,土壤中块茎富含鲜汁。哦,这个时节地薯还是脆的,食之,难掩饥火。几个月后等大军出关后,这片薯田就刚好可以收割了。

    话说关外薯田今年的长势,还是得拜前年的那场大战所赐,山川得到足够祭品,鲜血浇灌的土地那是肥沃的紧呢!就连山泉里面鱼儿都比往年的要肥。

    而在更遥远的奋行城,在水沟旁边,在那里驻扎的武家军也洒下薯块,对火烧后获取的几千公顷的田实行军屯了,每块地由不同营队负责。

    在便于运输的粟米大规模北运支持北路军进攻的情况下,南路军则是要加强在“敌境就食”的策略。

    粮食不从雍鸡关跨山送来,就节省了不少人吃马嚼的损耗。

    该策略是双管齐下,第一就是从那些土司化部落中购买,第二就是自己在关外种田。

    土司那边是拿布匹和盐分换,但受限于商人逐利,这部分价格不稳定。

    至于这些关外军屯开的田亩,后勤部门按照关内粮食一点五成的价格来收。

    关于制定这个收粮价格的时候,武家那边派来的账房认为是太高了,这帮管理佃户的管事们认为:薯粮不应该按照粟米的价格来收录,但是武飞坚持认为自己绝对不亏!因为账房没有考虑,这粮食多是用于南征,所有南征的粮食在用度上,都是有运输成本的。

    当时武飞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个本家派来的优秀账房。随后,觉得他思想有问题,将这个账房调走了,换上了另一个儿子在关外垦拓的账房过来处理。

    关内和关外一墙之隔,但关内有的人是无法带入关外思想,就如同前世有些觉得“岁月静好”的人是无法带入“负重前行”,拍个穷人的电视剧都能整出活来。因为活的轻松的人对辛劳是真的没理解。

    武飞:这粮田是在城墙的保护之外!目前只有拿着刀子的人有胆量拾掇这块田。某种程度上这样打出来的粮食也带着血酬。

    武飞设置的制度下,战时商人输款是可以获得爵位的,更何况这是在前沿供给战略物资。

    武飞对后勤部某些蠢货们训斥:想用关内价格来收购也行,除非哪天关内那些豪族巨商也敢到雍鸡关以南买房安置土地。那么武飞一定会用关内粮价卖给他们支持他们垦拓。

    武飞不认为家里面这个老账房是坏,而是觉得他应该是没意识,把他调走,则是害怕他这个过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