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先安内(2 / 6)
?但是,要分权,却不能完全让他们独立。
陈胜吴广起义就犯了这个错误,语文课本上描写不到半年“甲士数万,战车数百”。学生时代的宣冲想听一下后来发生了什么?后来没了。
宣冲:这么多兵,哪怕是打水漂战败了,也应该是一场赫赫有名的大战役。
宣冲当年以为教科书简略,但后来知道,陈胜吴广直接把部下们分封了,四面出击。而这些被他分封出去的兵马不听他号令,最终遇到章邯派来的镇压部队时,陈胜顶不住,他外派的那些起义军则是在各自地盘上“理性旁观”。
宣冲现在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处理自己和外放臣子们的关系。
宣冲对于武撼峦外放在各地的这些旧臣们的态度:“给资源,保留人脉,照顾子嗣”。
但是最终,地方财政、涉及到县体系以上的官僚任免,全部都是由自己来控制。
有人说李世民就是这样被老子压制,李世民掌握的中书令不能任免六品以上官僚。但李渊这个老废物在李家打天下过程中提拔的高级官僚,没有一个是从基层干起来的。
李二打天下过程中,从基层上提拔起来的人,实质上承担着拿下天下的职责,却没有被李渊任用。
而现在,创业的项目进度都在宣冲掌握中!宣冲亲手搭建了一套士官团培养体系,拥有唯一组织数万人大兵团的能力。
李兆这样的封疆大吏,即使是依旧保留自己原来属地的基层人事权,他能靠着这个人事权组织一支和宣冲集团叫板的军事力量吗?——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他们没有,故稍微有能力者,也都会朝着宣冲这靠拢。就连经济上也熬不过宣冲的商会体系。
不仅仅打天下这个创业项目在宣冲手上,守业治天下的团队也都在宣冲边上。
武撼峦还在的时候,武家就是宣冲在当家。
岭南那儿投入的“再生产”体系,已经让工坊朝着工厂集群化发展了;在陶器,竹器,布匹,农耕铁器,乃至牛畜育种养殖上,都已经形成了对其他区域的成本碾压优势。
李兆这些地方派重新融入武家集团,在权力结构中对宣冲来说,也就和南疆那些土司们差不多!
甚至可以说,在军事层面上,李兆比南疆土司们更缺乏底气。
毕竟大爻境内道路通畅,非常适合讨不臣。而在东华郡,君臣名分已定,他要敢反,宣冲只要派一个营五百人就能解决他。
李兆日后真的想要反对,只能在礼法层面对宣冲进行“劝诫”“阻碍”。
毕竟南疆土司们要是稍微礼法不对,宣冲就一巴掌抽过去,让其换个继承人,其余发配到南边去。对于李兆主动附庸,宣冲还是要讲点道理,不能被人说刻薄寡恩。使得内部“不团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