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国运延续又疯一个(2 / 4)

加入书签

原因,本质上可用三个阶段来概括。

第一步:大航海爆,全球殖民,获得海量的资金;

第二步:文艺复兴,思想启蒙,民众开智,国家涌现出一大批人才;

第三步:依靠第一步的资金与第二步的人才,掀开了划时代的产物: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第一步与第二步,跳过了哪一步,第三步都不可能完成。

哪怕完成了,也是一个半成品。

而若是将来大明真进入工业革命,也将预示着新的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这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必然阶级,不是权力或者人的意志能够左右。

不管怎么说,这两个阶级虽各有各的好处,但却都能勇敢拥抱世界变化。

再怎么说也比华夏本土上那腐朽的士绅、士大夫阶级,一味的保守要强得多。

但按照华夏历史上的正常进程来说,大明本土的阶级,阻力极大,很难爆工业革命。

可是陈羽认为自己来此一遭,就是历史上的变数。

工业革命他是一定要去尝试推动。

成了,他或许可以化身为……圣人!

败了,他也有保全自身的手段。

无非就是再也无法进入大明的核心圈子而已,又或者从此隐退山林罢了。

听完陈羽的一番话之后,张宇初精神大振,感觉思绪前所未有的通透。

脑海中将陈羽所说的话,像是播放幻灯片一样,不断的重复闪过。

陈羽提到的几种办法,在张宇初看来就是‘窃取’国运。

在道家的观念里,什么是国运?

‘道’便是国运!

二者如何关联?

在道家的世界里,国运可被理解为国家遵循‘道’的规律而呈现出的兴衰荣辱、展走向与命运态势。

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与道家思想有一定关联。

该学说认为朝代的更替,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每个朝代都对应着一个五行属性。

如虞舜为土德、夏朝为木德等。

若国家按照其所代表的‘德’来展,就能长治久安,反之则容易动荡战乱。

而大明国运背后代表的‘德’,是什么?

洪武大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确定明朝为‘火德’。

也就是‘火焰’与‘光明’。

当‘火焰’衰弱,应该如何去弥补?

这若放在道家,往往没有办法。

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即认为统治者若能顺应自然,不妄为、不扰民,让百姓自然展,国家就能实现长治久安,国运也会昌盛。

提出这种思想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这又回到了‘道’的本质,按照规律展,人力无法阻止。

而陈羽口中的小冰河时期对应的则是‘水’,此水是‘以水灭火’而非‘以水济火’

也就是大明在面对小冰河时期只有死路一条,最终也会死在小冰河时期当中。

这一点,张宇初不确定将来是否灵验。

毕竟若是按照陈羽口中小冰河时期持续三百年来说,他活不到那个岁数,无从见证。

但他却知道,若想救‘火’,那么就需要‘木’!

在五行理论中,‘木生火’是相生关系,即木为火之母,木的能量可滋养、助长火的势态。

若以“木德”

辅助“火德”

,需结合木的特性:生机、成长、柔韧、通达,与火的需求:动力、光明、升腾。

木如何生火?

能量本质木性属阳,主生、舒展,对应春季、东方,象征生命力的初始爆;火性属阳中之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