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是金子总会光朱棣的想法(3 / 4)

加入书签

齐泰、黄子澄那波建文心腹……

则是死得不能再死!

抛除以上的建文旧臣,剩下的一股势力,就是跟随永乐帝打赢靖难的武将勋贵了。

他们是永乐帝手中最为忠诚的拥护者,嫡系中的嫡系。

可是这两股势力在朝中的官员占比非常的不合理。

毕竟两方势力,一方是武力值的极端,另一方是政治值的极端。

就这样两方势力,靖难之后,在永乐帝的帝王权术下,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能坐在一起,和平相处的商讨、解决国家大事。

但这样的极端平衡,无论是对国家来说,还是对统治者来说,都极为不利。

毕竟,

两方单独的势力过于极端,就会导致他们内部缺乏隔阂。

慢慢抱团,最终将会形成一个形如铁通的利益共同体。

因朱棣在勋贵武将中,拥有着极高的威望。

所以勋贵武将对于朱棣来说算不上什么威胁,但是士绅文官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内部,已经开始用程朱理学练成穿上了一条裤子。

在朱棣提出各种计划的时候,都会搬出祖制用来压制。

可是人家永乐帝当初身边还有一位姚广孝,用一些巧妙的办法绕过来祖制,也要进行下去。

但无论怎么说,朱棣想要做的事情,整体上还是会有些折扣。

可这些士绅文官面对的还是朱棣这位通过武力登基的帝王,若是后世之军平庸,岂不是要被文官牵着鼻子走?!

哪怕朱棣身为九五之尊,是大明权势最高的一个人,却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将朝中的文官,替换上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

所以,

朱棣在陈羽当初的一番剖析下,才选择了提前开启恩科。

就是为了将如今朝中的士绅文官组成的势力,冲散、重组。

一次恩科选拔人才做不到这点,那就多来几次。

最终慢慢替换掉朝中的这些,通过程朱理学捆绑在一起的士绅文官集团。

将文官换上一批之后,信奉程朱理学的文官当然不能一棒子打死。

毕竟就像佛教一样,明明是外来教派,为什么能够深受华夏皇帝的喜爱?

无非就是能够帮助其稳住朝廷、稳固江山社稷!

如此一来,朝中就会拥有三方势力,程朱理学的士绅文官、儒家经典的士绅文官、勋贵武将。

有一个浅显的例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维同样适用。

鼎下两足注定站不稳。

只有三足的时候,才可以稳如泰山!

所以,为了能够达到朝中三足鼎立势力的最终局面,陈羽哪怕考取魁星,也只能从五品以下小官的基层做起。

这样一来,才不会给到信服程朱理学士绅文官话柄。

毕竟,武将勋贵作为朱棣嫡系中的嫡系,利益共同体,对于朱棣做出的决定会绝对服从。

但程朱理学那帮家伙,本来就擅长用祖制这个框架框住皇帝,从而达到获取自身利益的目的。

他们怎么可能看着此次违背祖制的恩科进士,入仕之后,当着他们的面,一步登天,再次做违背祖制的事情。

反对恩科,反对的是天下含辛茹苦备考的学子;

可是反对陈羽,反对的就是一个进士而已。

哪怕他背后站的是皇帝。

所以,他们注定会掀起一场祖制与程朱理学对抗皇权的巨大风波。

到时候不用想也知道,

民间谣言满天飞、朝中弹劾陈羽的奏疏如雪花一样,不停的飞往御书房。

这里面不仅有对陈羽靠特权一步登天的嫉妒,更有对于皇权与程朱理学的较量。

说到底,若真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