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舆论话语权朱棣的感同身受(1 / 4)
看着二人震撼失态的模样,陈羽语气依旧淡然:
“老朱,老夏,不过是程朱理学罢了,值得这般大惊小怪?”
在朱棣看来,这学说何止是对抗皇权的利器,更是士绅阶层借思想之名,攫取天下财富的工具,早已成了尾大不掉的顽疾。
即便当年洪武帝力与之抗衡,最终也只能无奈妥协。
朱棣听出陈羽话语里的鄙夷,本想开口辩驳,可转念一想陈羽过往那些惊世骇俗的作为。
面对这样一个妖孽,实在找不到反驳的话语。
罢了,还是沉默为好。
夏原吉连忙开口:
“陈兄弟有所不知,这程朱理学能渐渐压过正统儒学,核心在于它精准贴合了文官集团与士绅阶级的利益。”
“即便陈兄弟如今在读书人中威望极高,但您影响的多是未入仕途之辈,想动摇程朱理学,怕是至少要三十年;若说根除,更是得等几代文官迭代更替,才有几分可能。”
他怕陈羽对其中的难处认知不深,索性点透关键。
天下人皆为名利奔走,程朱理学的根基,正是牢牢扎在利益二字上,想要撼动,难如登天。
陈羽沉吟片刻,摇头道:
“老夏,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不过是一群读书人抱团的利益团体,老朱手里握着五十万中央禁军,真要铁了心铲除,哪有铲不掉的?”
“关键不在于能不能铲,而在于铲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引朝局动荡。”
一旁的朱棣默默颔,默认了这话。
他以八百甲士起兵,一路登上帝位,论杀伐决断远常人,覆灭一个文官集团对他而言并非难事。
可他更清楚,打天下易,治天下难。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重用大批建文旧臣。
但以他对陈羽的了解,对方既这么说,定然已想到了一条代价最小、甚至兵不血刃的破局之法。
“陈兄弟,说了这许久,先喝杯酒润润喉。”
朱棣说着起身,亲自给陈羽添了酒,笑着追问,
“不知陈兄弟打算用什么法子铲除程朱理学?莫非……这永乐月刊能担此重任?”
程朱理学的弊端,朱棣这般雄主看得再透彻不过。
先前文官集团借为民请命谋私利,便是藏在这思想框架之下。
“老朱啊,这事儿真不难,法子我都给出来了,你还想不明白怎么用永乐月刊破局?”
陈羽故意打趣,“以后出去可别说是认识我,丢不起这人。”
面对陈羽的调侃,朱棣早已习惯,只苦笑着摆手:
“陈兄弟说得是,我等凡夫俗子,哪及得上你这般经天纬地的大才?老哥愚钝,还望陈兄弟指点一二。”
对付陈羽的埋汰,顺着他的话夸赞准没错。
果然,听了朱棣的奉承,陈羽呷了口酒,缓缓开口:
“其实打破程朱理学的法子很简单,就一条:牢牢攥住舆论话语权。”
在朱棣和夏原吉若有所思之际,陈羽问道:
“不知道你们二人是否知道曾子杀人的典故?”
朱棣、夏原吉一愣,随即便想起来这是儒家的一个典故。
夏原吉顿了顿说道:
“此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二》,昔年曾子居于费地,当地有个与他同名同姓之人犯下杀人大罪。
先是一人匆匆告知曾子母亲曾参杀人了,曾母正织布,闻言从容答道吾子不杀人,手上活计未有半分停顿。
过了片刻,又有人来报同样的消息,曾母依旧神色自若地织布,未曾动摇。
可当第三人再跑来重复曾参杀人的说法时,曾母终于心生恐惧,当即丢下织布的梭子,翻墙逃走了。”
陈羽点了点头,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