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2 / 3)

加入书签

“马”

字,就是典型的象形文字。

甲骨文已经比较复杂,成为能够完整记载人类活动的文字体系。

现已现多达3000多个字汇,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几大类,还能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

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商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还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最早现甲骨文的,是清末的着名金石家王懿荣,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龟甲和牛骨上,他看到有“行列整齐、非篆非?(非大、小篆)”

的古文字,确认这些就是“甲骨文”

他一共收集了1000余片甲骨片。

被认为是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之后,有许多人收集和研究甲骨文,并对殷墟墓葬的甲骨进行了多次掘。

至今,我国国内已收藏甲骨共9万余片,分散在24个省、市,39个城市。

1979年由郭沫若任主编、胡厚宜任总编辑的巨着《甲骨文合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共选收了4万多片有价值的甲骨,进行分析研究。

“甲骨学”

现已成为大学的一个专业,一门新兴学科,每年都有学生学习这门专业,研究有关甲骨文的知识和识别技能。

“甲骨学”

并已成为国际性的一门学问,英、美、日、法、加拿大等国,都有一批甲骨专家,出版了有关甲骨和殷商史的专着。

中国文字的展,经历了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印刷体、电脑体等几个阶段。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商朝早期开始出现,至西周展起来,直到秦灭六国,延续了约1200多年。

金文共有3722个单字,已识别其中2420个字。

金文的形体和结构与甲骨文很相近,属于同一种字形。

金文的主要内容是颂扬祖先和王侯们的功绩,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文化蓬勃展,文字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结构和形体趋向简化,各诸侯国不相统一,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的情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为小篆。

之后小篆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到汉朝时,隶书成为了全国的正式书写体,汉碑就是用隶书刻写成的。

隶书后来演变成草书,是隶书的一种快写体。

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代。

东汉末年又出现了行书,与楷书属于同一个支派。

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

随着书籍和电脑的普及,又兴起了各种印刷体和电脑体字形。

中国字还有6种构造和使用条例,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简称“六书”

学习和研究中国字还涉及汉语的语音问题和古文的释义问题,对汉语语音问题的研究形成了“音韵学”

,将汉字的音节分为声和韵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拼音字母。

对古文释义问题的研究形成了“训诂学”

,即用通行的语言解释不易为人所懂的古字古义。

汉语有四种声调,即“四声”

,古汉语的四声为:平、上、去、入。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中文还有文言文与白话文之分,文言文是指古代的正宗书面语言,白话文是指照直记录日常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