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我国古代神话1(2 / 3)

加入书签

渭(即渭水,在今陕西境内);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即大陆泽,湖泊名,俗称张家泊,又名南泊)。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即桃林,在今大别山附近,河南与湖北两省交界之处)。

——《山海经·海外北经》

释义:这则故事集中地表现了夸父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夸父为了征服灼热的太阳,敢于大胆的追赶它,并闯进了太阳里面去。

但他终于牺牲了,他死后,将他的手杖化为一片树林,给后人遮荫纳凉。

这则故事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于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热爱人民的善良之心。

夸父的身躯虽已倒下,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长存。

他的勇气和决心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他们秉持着夸父的信念,继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在夸父的家乡,人们为他建造了一座巨大的雕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

每逢日出之时,阳光洒在雕像上,仿佛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而那片由夸父手杖化成的邓林,也成为了人们的庇护所。

林子里鸟语花香,生机勃勃,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从此,夸父的故事被口口相传,他的名字成为了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人们相信,只要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就没有无法跨越的困难。

3、后羿射日

原文及注释:逮至(等到)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因十日并出,晒枯了庄稼,晒死了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一种凶猛的怪兽,行走迅捷,叫声像婴儿啼哭,能吃人。

)、凿齿(一种怪兽,牙齿长三尺,形状像一把凿子,直露在下巴外面,且能运用戈矛等武器。

)、九婴(是一种长着九个脑袋的水火怪物,能够喷水和吐火。

)、大风(一种凶猛的大鸟,两翼鼓风能坏人屋舍。

)、封豯(大野猪)、修蛇(长大的蟒蛇,吞象三年之后排泄出它的骨头。

),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杀死)凿齿于畴华(南方水泽名)之野,杀九婴于凶水(北方水名)之上,缴(一种系在箭上的生丝绳,射鸟用。

)大风于青邱(南方水泽名。

)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斩)修蛇于洞庭(洞庭湖),擒封豯于桑林(在中原地区,其地多桑,传说商汤曾在这里求过雨。

)。

万民皆喜,置(设置,这里作拥戴解)尧以为天子(人民拥戴尧做帝王)。

——《淮南子·本经训》

《山海经·海内经》里也有一则“后羿射日”

原文及注释:帝俊(相传是东方殷民族所奉祀的上帝,他的头好像鸟,有两只角,猕猴的身子,只有一只脚。

)赐羿彤弓素矰(红色的弓,带有白羽毛的箭。

矰,用生丝系在矢上的射鸟猎具),以扶下国(指下方,即人间。

)。

羿是始去恤下地(人间)之百艰(意为:要保护你们的子孙后代在人间安定地生活。

)。

释义:这则故事中,后羿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在《左传》等书中,是一个反面人物。

在这里经过作者卓越的艺术加工之后,创造出了一个英雄的形象。

他手持弓箭,横渡大水,上射十日,下除六害,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人民的拥戴。

后羿完成了射日、除害的壮举后,名声大振。

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各地的人们纷纷前来拜见他,寻求他的庇护。

然而,后羿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