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34(2 / 3)
p>
不失道:不离正道。
32、九有:即九州。
33、文王:周文王。
吕望:又名吕尚,即姜太公,周文王的大臣,助武王灭纣。
34、致其珍:进贡珍贵的宝物。
35、备:完备。
备色:各种美色。
与下文“备声”
等,义同。
36、形:这里指身体。
37、至盛:极盛,治理得很好。
38、《诗》:引文不见《诗经》,是逸诗。
秋秋:形容舞蹈的姿态。
干:盾牌。
39、唐鞅:战国时宋康王的臣子。
奚齐:晋献公的儿子,宠妃骊姬所生。
40、载子:有人说是宋太宰戴驩,被唐鞅所逐而逃往齐国。
41、申生:晋献公的太子,奚齐之异母兄,被献公所杀。
罪:陷害。
奚齐与其母陷害申生,夺得了政权,后为晋国的臣子里克所杀。
42、鲍叔、宁戚、隰朋、管仲: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知:通“智”
。
持:扶持。
43、召公:姓姬,名奭(shi释音):西周初期的大臣。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西周大臣。
44、传:这里泛指古书。
45、宾:客。
孟:读作“萌”
,民。
宾孟:战国时往来于各国的游士说客。
46、用:实用。
文:礼乐等文饰。
47、宋子:即宋钘(jisn坚音):也作宋容子,战国时宋人,主张少私寡欲。
48、慎子:即慎到,战国时赵国人,主张实行法治,否定贤能的作用。
49、申子:即申不害,战国时郑国人,主张君主要凭借权势驾驭臣民,不注重挥才智的作用。
50、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
言辞善辩,有时流于诡辩,脱离实际。
51、庄子:即庄周,战国时宋国人。
道家的中心人物。
主张人只能顺应自然,接受自然的支配。
天:自然现象和规律。
人:指人的作用。
52、谓:讲,理解,解释。
利:追求功利。
52、俗:通“欲”
。
嗛:同“慊”
,满足欲望。
53、数:法规条例。
54、便:便宜行事,任所欲为。
55、论:巧言辩说,空谈理论。
56、因:听天由命,纯任自然。
57、数具:几种看法,几种思想。
58、隅:角落,这里指一部分。
59、常:客观规律。
尽:适应。
60、举:总括。
61、曲知:蔽于一曲的知识,即片面的知识。
62、饰:加以装饰,以为炫耀。
63、乱:这里是治的意思。
乱术:治理天下的方法。
64、一家:这一学派。
周道:全面的道理。
65、成积:成见积习。
66、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67、无:通“毋”
,不要。
无欲:指不受欲的蔽塞。
68、兼陈:全部陈列出来。
中:适合。
县:通“悬”
。
县衡:秤,这里指衡量是非的标准。
69、伦:理。
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