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31(3 / 5)
思。
已:同“以”
,因为。
见:同“现”
,表现。
象:天象。
古人称日月星辰为天象。
期:期望。
这里引申作动词用,有“预测”
、“观察”
的意思。
67、宜:土宜,指宜于生长某植物的土质。
息:指生长、繁殖。
68、数:指四季节气变化的次序、规律。
事:指顺应季节处理农事。
69、和:指阴阳调和。
治:治理,调理万物。
70、官人:指掌管天文、历象方面的官员。
守天:研究、掌握自然现象与规律,即上文所说的“象”
、“宜”
、“数”
、“和”
等。
自为:人们自己应做的事。
守道:遵循自然规律,即上文说的“可以期”
、“可以息”
、“可以事”
、“可以治”
等。
以上第一大段:提出天行有常,而事在人为,必须明于天人之分;人类应利用自然而不应依赖自然、迷信天命。
71、邪:同“耶”
,疑问词,相当于“吗”
。
72、瑞:祥瑞。
瑞历:指历象,即关于天文岁时的自然现象。
古人重视历象,所以称为“瑞历”
。
73、是:此,这(是)。
“是”
是代词,不同于现代语来判断的“是”
。
下文“是何也”
“是天地之变”
“是无世而不尝有之”
里的“是”
,用法相同。
74、以:因,凭借。
75、繁:繁多。
启:萌芽。
蕃:茂盛。
76、畜:同“蓄”
。
臧:同“藏”
。
77、得地:指农作物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地。
78、《诗》曰:见《诗经?周颂?天作》。
79、天作:天生。
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
大王:即太王,也称古公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
荒:大,这里指开辟。
彼:太王。
作:创业。
康:安定,引申为展、巩固。
80、恶(91u误音):厌,憎。
辍:停止。
81、匈匈:同“汹汹”
,喧哗,形容吵闹声音。
行:正义行动。
82、常道:一定的规律。
常数:一定的次序、法则。
常体:一定的行为准则。
83、道:遵循。
计:计较。
功:指目前的、一时的利害。
84、《诗》曰:现存的《诗经》没有这二句。
85、愆(qian千音):差错。
恤:顾虑。
86、后车:侍从车。
知:同“智”
。
87、啜(chu0辍音):吃。
菽:原指豆类,这里泛指粗粮。
88、节然:适然,偶然。
89、若夫:语词,等于“至于”
。
修:美好,高尚。
在我者:经过自己努力可以做到的。
、敬:严肃对待。
慕:羡慕,指望。
91、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