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我国封建社会秦汉时期10(2 / 2)

加入书签

相排挤;游逛千里,乘坐车辆,穿着考究,往来不绝,乘好车,驾肥马,脚上穿着丝鞋,身上披着丝绸长衣。

这就是商人兼并农人,农人流亡的缘故。

现今法律轻商人,可是商人已经财富裕了;尊农夫,可是农夫已经贫贱了。

因此民俗认为富贵的(商人),君主却认为贫贱;官吏认为卑贱的(农夫),法律却认为尊贵。

上下相反,喜好和厌恶相违背,这样想使国家富强和法理得到树立(贯彻),是不可能的。

当今急迫的任务,是使人民专力从事农业生产。

想让民务农,在于珍贵粮食。

贵粮之道(方法、措施),在于对民众以粮为赏罚。

若天下百姓纳粮给官府,可以封爵位,可以除罪;

如此,富人有爵位,农民有钱,能使粮食从富人手里分散出来。

才能纳粮以受爵,都有富余。

献出余粮,供上需用的东西,可以减少民众的赋税,就是所谓以有余(的粮食),去补充不足(缺粮)的人,令付出的人得到利益。

这样做顺民心,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补足需用,二是减少民众的赋税,三是鼓励人们从事农业劳动。

现行法令:“民有作战用的军马一匹的人,可免除服兵役三人。”

军马是国家的战备物资,所以才给他们免除兵役。

古时神农教导我们:“有石砌的城墙十仞(一仞约8尺),护城河百步,武装的军队百万,如果没有粮食,便守不住城。”

由此观之,粮食大有用处,是很宝贵的东西,抓粮食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性的大事。

令民众献粮而受爵,至五大夫(九品)以上,才免除一个人的兵役罢了,这与缴纳战马的功效相比,差得远了。

爵位,是皇上所专有(掌握)的,出于口(用口下令)可以减少贫穷;粮食,是人民所种植的,生长于土地而不竭。

想得到高的爵位和免罪,是人之所甚欲(很高的欲望)。

让全国人民献粮戍守边防,可以得到爵位和免罪,不过三年,边塞(长城一带)所需的粮食,必然会增多(充足)。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