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13(1 / 2)
5、舞蹈文化大展
我国古代先民创造了灿烂的舞蹈文化,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掘出一个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陶盆,证明我国五、六千年前就有群众性的舞蹈——模拟鸟兽的“连臂踏歌”
。
在云南沧源、内蒙古阴山等地,新石器时代的岩画中,也有许多头戴羽饰、后有尾饰、拉手起舞的生动形象。
这些都说明,我国在几千年前的狩猎生活中,就已经产生了舞蹈。
自古就十分兴盛的舞蹈艺术,培育了众多优秀的舞蹈艺人和舞蹈家。
早在夏朝,在桀的宫殿中,有“女乐”
三万人,这些乐舞艺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舞蹈家。
公元前32—7年,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是着名的舞蹈家,舞姿轻盈,甚至可以在手掌上舞蹈,她的高舞蹈艺术水平,反映了我国的舞蹈水平在当时世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强盛的唐代,开创了舞蹈展史上的新风。
唐代的舞蹈品种,名目繁多,记载可考的舞名有一百多个。
表演的艺术水平也很高。
各种高难度舞蹈动作,如旋转、腾跳、软度、力度及各种舞步都能充分运用;可以表演令人振奋的刚劲、矫捷、豪放之美,令人神往的柔婉、轻盈、飘逸之态,催人泪下的抒哀怨、悲痛之情。
说明唐代舞蹈艺术取得了越前代的巨大成就。
最着名的舞蹈作品为《霓裳羽衣》舞。
其乐曲是唐玄宗部分吸取《婆罗门曲》创制的,之后由杨贵妃将此曲编成舞蹈。
《霓裳羽衣》由“散序”
、“中序”
和“曲破”
三部分组成,乐舞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塑造了一群姿态优美动人的仙女形象。
白居易写的《霓裳羽衣歌》,对乐舞作了细致的描写:
“散序”
部分,优美的乐声和谐升起,美如粉玉、身穿云霞样衣裳的姑娘,象静止的云儿,一点不动;
中序奏起清脆的舞拍,舞女们飘然回旋,像飞雪般轻盈,柔曼的舞姿美如游龙。
垂下软手柔似柳丝,斜拽裙裾像生出了云霞;
曲破后,节奏变快,乐声像跳动的珍珠敲响着美玉一样铿锵。
舞蹈动作繁复激烈,然后忽然收住,像美丽的鸾鸟舞罢收翅,在鹤唳似的一长引声中结束。
《霓裳羽衣》舞以杨贵妃的表演最为着名,她精通音律,善歌舞,尤其擅舞《霓裳羽衣》。
她常在唐玄宗面前表演其中的独舞。
《霓裳羽衣》还有双人舞和群舞。
唐文宗和唐宣宗时,宫中用几百名少女表演《霓裳羽衣》,舞者穿着羽衣,饰以珠翠,飘飘然如飞翔在云端的鹤鸟。
甚为精美!
《霓裳羽衣》是一部艺术水平和欣赏价值都很高的乐舞,流传久远,对后世舞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唐代许多舞蹈家都擅长表演轻盈柔婉的“软舞”
,公孙大娘却以表演刚健矫捷的“健舞”
闻名于世。
她是一位极负盛名的民间舞蹈家,她在研究、掌握各种舞剑技艺后,展创造了一种《剑器舞》。
杜甫于767年在四川夔府看见公孙大娘的徒弟十二娘表演《剑器舞》时写的一《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生动地回想起52年前在河南观看公孙大娘表演《剑器舞》的情景: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