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15(1 / 2)

加入书签

7、中国古代的游娱活动

1)棋类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爱好娱乐游戏的民族,中国人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制作石球、陶球和陀螺等器具来从事娱乐活动。

到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娱乐”

、“游娱”

、“游艺、“游嬉”

等娱乐词汇和活动。

孔子则提倡“寓教于乐”

,他曾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不如去下棋玩六博。

历朝历代,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繁多的娱乐游戏项目:围棋、象棋、谜语、风筝、秋千、踢毽子、七巧板、华荣道、投壶、酒令、养鸟、养金鱼、斗蟋蟀、斗鸡、斗牛等等。

直到今天,许多娱乐活仍然存在。

有些娱乐活动传到了国外,为世界娱乐文化的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的围棋、象棋最早传入朝鲜、越南、日本等邻国,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派围棋名手,率府兵曹参军杨季膺前往新罗。

南北朝时期,围棋传入日本,并广泛流行。

日本的天皇和官吏、僧人中许多人都喜欢下围棋。

日本正仓院珍藏的,圣武天皇的遗物——紫檀木棋盘,据说是唐玄宗送给日本的礼物。

幕府时代之后,围棋普及到平民百姓之中,许多人把围棋作为娱乐消遣活动,据传目前全日本有一千万围棋迷。

中国象棋从北宋开始,先后传入日本、越南、朝鲜、泰国、缅甸等国。

较晚些时,围棋和象棋传到了欧美各国,并逐渐普及到普通家庭。

到1979年,欧洲已有个国家开展围棋活动,正式建立了244个围棋俱乐部。

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围棋手多次访问欧美各国,推动了中国与欧美各国的围棋交往。

2)七巧板

七巧板是另一种我国传统的益智娱乐活动。

从19世纪开始,七巧板传到世界各地,受到普遍欢迎和喜爱,欧美各国把七巧板称作“唐图”

——中国的拼板游戏。

1805年,欧洲出版了《中国儿童新编七巧图》一书,七巧板开始在欧美各国流传开来。

1818年之前,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都出版了有关中国七巧板的书。

1918年,美国出版《时髦的中国之谜》一书,对七巧板推崇备至。

书中写到:“在精神疲惫消沉的时候,只有在七巧板中才能找到舒适;七巧板不知不觉地吸引了我们,在忧郁中只有它能使你欢愉。”

认为七巧板是一种普遍适宜的消遣游戏,男女老幼、高官显贵、平民百姓都可以玩,而且它不像赌具那样会输掉钱财,因此令正直的人们赞赏。

美国出版的《流行的中国拼板游戏》,书中记述道:法国的拿破仑皇帝是个热情的七巧板游戏爱好者,在被流放到海岛后,还经常玩七巧板。

带动了许多人玩七巧板游戏。

如今在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中国的“唐图”

已经成为娱乐活动的一部分。

3)金鱼

金鱼是中国特产的珍贵观赏鱼,养金鱼是古今中国人喜爱的消闲娱乐活动。

1502年(明朝弘治十五年),中国泉州商人携带一批金鱼乘船到达日本长崎,在山阪城(今大阪附近)居住下来。

这批金鱼在日本不断繁衍,日本人叫“和金”

王公贵族、武士官吏纷纷争购、饲养,成为他们最心爱的玩物。

1651年,意大利耶稣会教士马尔蒂尼,在杭州购买了18尾“龙睛”

、“红头”

等金鱼,装在木桶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