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20(1 / 2)
王勃的作品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释义:
这是一送别诗。
作者和杜少府都是离开家乡在京城里做官的人,现在杜少府要离京到蜀州赴任,王勃就写了这诗给友人送行。
第一句写京城长安,第二句写四川。
接着说明彼此的关系和送别的情意。
第五、六两句指出,四海之内还有知心朋友存在,彼此虽然天各一方,也好像邻居一样贴近。
因此,作者最后说,我们不要象儿女似的,在临分别的地方(时候),让眼泪沾湿了袖巾。
这诗颇为壮健,它赞美唐朝京城长安的壮阔,把远隔“天涯”
看作近邻,劝勉友人临别不要伤心。
诗中不但可见友谊的真挚,也表现出作者宽阔爽朗的胸襟。
译文(参考):
题:送别好友杜少府离京到蜀州赴任
长安的城郭宫阙以三秦为辅,在烟雾中遥望蜀州,但见杳渺风尘。
与您离别之时,想到你我同是为做官而奔走的人。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存在,彼此虽然天各一方,也好像邻居一样贴近。
不要象儿女似的,在临分别的地方(时候),让眼泪沾湿了袖巾。
注释:
1、少府:当时县尉的通称,是县长官的副职。
之任:上任。
蜀州:现在的四川崇庆县。
2、城阙:指长安的城郭宫阙。
宫门前的望楼叫做“阙”
。
辅:卫护。
三秦:这是承汉朝初期的旧称(项羽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封秦将章邯等三人为王),泛指当时长安附近的关中一带。
“辅三秦”
:意为“以三秦为辅”
。
3、风烟:风尘和烟雾。
五津:指杜少府所去的地方。
那里长江上游岷江,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有五处着名的渡口,名为白华津、万里津、江津、涉头津、江南津。
4、君:您,指的是杜少府。
5、宦(huan唤音)游:为做官而奔走。
君去入蜀,我游长安,同是宦游。
6、海内:四海之内。
知己:知心的朋友。
7、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比(bi必音)邻:紧靠的邻居。
8、无为:不要。
歧(qi其音)路:分路。
9、沾:湿。
王勃的作品
3、《山中》
原文: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参考):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已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想望。
何况现在已经晚秋风高,满山遍野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思念的心绪随黄叶一起飞回了家乡。
释义:
《山中》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一以思乡为题材的五言绝句。
前半部分采用了对仗的句式,通过地理与时间的双重对比,深刻描绘了旅人的心境。
诗的后半部分,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凉与思念的情绪,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秋风中的凄凉与落叶中的哀愁,与旅人的心境产生共鸣。
本诗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写作手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