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27(1 / 2)
作家及其作品
七、李白
小传: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大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他就诞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时属安西都护府)。
五岁时随父迁居锦州彰明(今四川江油县),早年在蜀中漫游。
742年(天宝元年),由吴筠推荐,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京城长安,供奉翰林。
因傲视权贵,屡遭谗谤,不到三年,便被李隆基以“赐金还山”
的名义逐出长安。
从此,李白又长期漫游,对社会生活也多所体验。
后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756年(安史之乱第二年)冬天,永王李璘(唐肃宗李亨之弟)以平乱为号召,在江陵起兵,李白抱着讨平叛乱的愿望应永王之请,做了他的幕佐。
不久李亨与李璘相互倾轧,李白被李亨以“附逆”
罪名,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得归。
后闻太尉李光弼率兵到临淮追击叛将史朝义,又激起李白的爱国热情和从政的雄心,决定去投靠李光弼部队。
但到金陵就因病折回,西归时死于当涂(今安徽当涂县)。
在政治迫害和贫病交困的飘泊中结束了他的一生,卒年62岁。
李白现存诗歌0多,多数是具有民主性的作品。
他的作品取材广泛,有揭露当时黑暗现实和腐朽政治的,有抒对国家危亡和人民苦难的忧虑心情的,也有歌颂祖国河山的壮丽风光的。
在艺术上,李白诗歌想象奇特,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豪迈奔放,色彩绚丽,语言自然,有极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在他的作品中也存在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等消极颓废思想。
李白的作品
1)《古风》第十九
原诗: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释义:
《古风》共59,是表现李白政治理想和人生感慨的重要诗篇,其中不少篇以寓言、咏史形式对当时的政治措施及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和讽刺,倾向性很强。
这篇作于756年(至德元年)春。
安史之乱后,李白对祖国命运十分关怀,这诗是他借游仙写中原在“胡兵”
凌虐下的悲惨情景。
译诗(参考):
西上莲花山,远远望明星。
纤手拈芙蓉,轻盈步太清。
霓裳舞广带,飘飘欲天升。
邀我上云台,拱手拜叔卿。
飘飘然同去,驾鹤凌紫冥。
俯瞰洛阳川,茫茫胡兵行。
鲜血染野草,豺狼戴冠缨。
注释:
1、莲花山:即西岳华山上的莲花峰,峰上有宫,宫前有池,池生千叶莲。
2、迢迢:遥远。
明星:仙女名。
据《太平广记》卷五十九,仙女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3、素手:洁白的手。
4、蹑(nie聂音):踩登。
太清:道家语,指高空。
《抱朴子?内篇?杂应》云:“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
5、霓(ni泥音):副虹。
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常出现两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