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53(1 / 2)

加入书签

刘禹锡的作品

4)《竹枝词》

原诗: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释义:

这是一代青年女子所作的情歌。

写她爱恋着一个青年,听到他的歌声,也觉得好像在对他谈情似的。

第三、第四句不光是写景,主要是利用双关语来写情。

诗真实地表达出古代青年男女那种健康、开朗、活泼、纯洁的爱情。

译文(参考):

杨柳依依江水清,闻郎江畔踏歌声。

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注释:

1、竹枝词:本是四川一带的民歌,刘禹锡仿照它作诗,用来写湘沅一带的民俗。

后来,便广泛传开来,成为一种新诗体,歌唱各地的风俗习惯。

这诗是《竹枝词二》的第一。

2、唱:一作“踏”

“踏歌”

言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3、晴:双关语。

“东边日出”

是有“晴”

,“西边雨”

是“无晴”

“晴”

与“情”

同音,“有晴”

“无晴”

是“有情”

“无情”

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

表面是“有晴”

“无晴”

的说明,实际却是“有情”

“无情”

的比喻。

歌词要表达的意思是,听歌者从那江上歌声听出唱者是“有情”

的。

末句“有”

“无”

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刘禹锡的作品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原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释义:

828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州返归洛阳,在杨州与白居易相会。

宴席上,白居易吟成了一七律《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就写了这诗答他。

在屡遭贬谪之后,好友重逢,无限感慨。

白居易在诗中对刘禹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并归因于“命”

,出了“命压人头不奈何”

的感叹。

刘禹锡的诗,通过追述“巴山楚水”

“二十三年”

弃置不用的贬谪生活,说明压在自己头上的并不是“命”

,而是当权者,委婉地回答了朋友对他的关怀。

同时又以“闻笛赋”

和“烂柯人”

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王叔文等死难战友的沉痛悼念,控诉了当权者的迫害。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两句,深含哲理,格调高昂,意境奇新,表现了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开阔胸怀。

最后,作者感激友人的赠诗,表示要抖擞精神,激流勇进。

全诗洋溢着向上的乐观精神。

译文(参考):

题:《在扬州初逢酒席上,酬答白居易以诗相赠》

巴山楚水贬官处,二十三年弃置殇。

念友常吟思旧赋,到乡反成陌生郎。

沉舟侧畔百舸行,病树前头千花放。

今日闻君歌一曲,且借美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