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是一个狂夫,作为一个儒生,他居然敢质疑孔夫子,这简直是大逆不道,但李贽非常清楚的知道,要让儒学不再成为革故鼎新的桎梏,就必须先从儒学的至圣先师,孔子开始。</P>
因为孔夫子是旧儒学的经典和偶像,即便是夫子生前,一再反对自己成为经典和偶像,但最终他还是成了至圣先师。</P>
矫枉必过正,他对孔子的尖锐批评,必然会让他饱受争议,但那又如何呢</P>
只要人们开始思考,孔子的话是否还适应当下的时代,这就足够了。</P>
一个文明的圣人,在他适用的时代结束后,给文明留下的必然是桎梏与枷锁,就算孔夫子真的是圣人,他能后知五百年,他的理论、他的思潮在第五百零一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落后。</P>
孔子本人清楚的看到了这一天,他反复对学生们强调:‘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够把道发扬光大,而不是道能来弘扬人。</P>
在人和道的关系中,人是活的,道才是活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实践、思考,不断的传播、弘扬、发展道,道不会自发的变得伟大或者高尚;</P>
人若是死的,道就是死的,当儒学士开始述而不作的时候,人就死了,道也就死了。</P>
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P>
我真的什么都知道吗如果这样想,才是无知,没有人可以无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