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戚公祠前说旧倭,漕船压浪潜(2 / 6)

加入书签

速提升了大明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整体水平,也为后续的技术革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工业革命:改变生产方式

    除了加强理论研究,朱常洛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他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手工业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必须引入机械化生产模式。为此,他大力支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工厂建设。

    在政策层面,朱常洛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包括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以及奖励技术创新等。例如,对于成功研发新机器的企业家,朝廷会给予重金奖赏;而对于那些愿意分享技术经验的工匠,则授予荣誉称号并免除徭役。这些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创造力,使得各类发明层出不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蒸汽动力的应用。一位名叫李天工的工程师受到欧洲传教士启发,经过多年潜心钻研,终于研制出了一台简易蒸汽机。朱常洛得知后,立即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项技术,并资助其进一步改进。不久之后,蒸汽机便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纺织加工以及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

    ####跨越时空的交流:吸收全球智慧

    然而,朱常洛并不满足于仅靠本国力量推动科技进步。他深知,全球化时代下,闭门造车注定行不通。因此,他积极倡导国际科技合作,主动寻求与其他文明的深度交流。

    一方面,他派遣使团前往欧洲、中东等地考察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使团带回了许多珍贵资料,其中包括详细的建筑图纸、天文观测记录以及医学诊疗方法等。通过系统学习和消化吸收,大明很快在多个领域实现了赶超。

    另一方面,朱常洛也欢迎外国学者来华访问讲学。他特意修建了一座名为“万国楼”的场所,供各国科学家进行学术讨论和实验演示。在这里,来自意大利的伽利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