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八百八十五章 圣主南巡诛国贼,贤后内帏定风波(2 / 14)
监国朱常治问了一个很扎心的问题,申时行怎么老是五品官。
这一次对申时行、王家屏的弹劾,和过往对大臣的弹劾完全不同,是因为皇帝不在京师,实际上的太子年纪尚小,德王朱载堉又不喜欢管事,是为了防止大臣掌握权力失控,是为了追求朝局稳定性的弹劾。
而不是过去为了‘去投献大臣’的弹劾。
哪怕是没有官降三级,皇帝发一本申饬诏书,让申时行和王家屏更加谨慎些,言官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海瑞对都察院十六年的改造,终究是让都察院起了一些变化。
对于朱常治的问题,朱翊钧给了一个好玩的回答,因为大学士就是五品官,再低就不能入阁了。
“再用一批。”朱翊钧从逆党名单里,圈了四十三家,依旧是族诛,说满门就是满门,绝对不打折扣。
这四十三家其共性问题,不是通倭,而是豢养海寇,即:以走私为生的走私商人。
按照大明会典的定性,不交税的走私商人,也是海寇的一种。
这年头走私商人,可不是‘有钱不去北上广,落难必闯防城港’倒腾点水货的商人。
被满门抄斩的四十三家,他们以走私大明人为主要营生。
无论是卖到种植园里做苦力,还是把女子卖到南洋为奴为婢为妾,都是极其暴力的营生,而这四十三家戏称这种行为是卖猪仔。
而且还有一条极为成熟的产业链,在十三年的时间里,四十三家一共卖了七万余丁口。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