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四百八十一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 / 12)

nbsp;  农业生产的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两分种,三分管,五分肥,想要农业生产产生突破,都是以百年为单位去衡量。

    而官厂团造的技术进步,是肉眼可见的,这就是汪道昆对官厂团造如此重视的原因,它现在不是鸡,而是一头牛,未来它可能变成一头壮实的牛。

    “工兵团营。”张居正提到了一个朝堂分歧最大的地方。

    王崇古、汪道昆、曾省吾领刑部、兵部和工部三部坚定支持,工兵团营向地方推行,流氓一多,治安混乱,民乱四起,违法普遍存在,刑部名存实亡,王崇古的刑部支持工兵团营,可不仅仅以为王崇古自己。

    而张居正、王国光、万士和则反对工兵团营的马上推行,双方围绕着工兵团营已经进行了数次的交锋,但是谁都奈何不了谁。

    万士和对着王崇古笑着说道:“吹求过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王次辅可是稍微等一下,等工兵团营的制度再完善一些,否则一个生瓜蛋子推向大明两京一十四省,出了问题,朝廷翻了烧饼也就翻了,丢脸也就丢了,可是这个制度再想实现,就是难如登天了,因为它已经被证明错了。”

    “王次辅,你也不想工兵团营失败吧?”

    王崇古被堵了一下,万士和讲的是有些道理的,一旦实践证明不可行,那工兵团营在万历一朝就不可能再次推行了,维持国朝稳定,在王崇古看来,从来不是贬义词。

    王崇古面露不甘的说道:“在我看来,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其实可以让地方试着组建,跟着朝堂亦步亦趋,朝堂政策改变,地方也跟着变,而且地方也可以在践履之实中,不断的因地制宜,大明各地情况不同,具体政策也会有细微的差别。”

    万历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