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李翊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7 / 9)
得众心。”
“此前其举奏我儿为茂才,我便默许其接领徐州。”
“今其在徐州势力似乎非两年前可比,我等是否还要维持与刘备的盟友关系?”
袁绍召集诸大臣至正殿来议事。
许攸与李翊关系甚好,不久前李翊又差人送了几辆载满钱粮的牛车过来。
请许攸在袁公面前多美言几句。
并且向许攸保证,徐州从未想过要与河北争雄。
实在是因为袁术倒行逆施,徐州不忍见众生疾苦,这才吊民伐罪。
这也是为了袁公着想啊……
许攸在受了李翊的好处之后,本就满心欢喜。
兼之李翊言之凿凿,一再表明徐州远远比不上河北。
他李翊更是山野庸才,与河北诸谋士相去甚远,哪里敢有北望之心?
许攸遂更加放心,对袁绍劝谏道:
“今刘将军在徐州,本无过失,奈何加兵于他?”
“况徐州动员兵力,实为征伐袁术,此亦是利好明公之举。”
“袁术在淮南多年,兵精粮足,刘玄德岂是轻易可敌的?”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无论谁胜谁负,都是我河北得利。”
袁绍闻言,觉得有理,又问许攸道:
“依子远之意,当如何安置徐州刘玄德?”
许攸一捋颔下胡须,咧嘴笑道:
“如今刘玄德动员徐州全部兵马,打算征伐袁术,我等可以坐观成败。”
“依照不才之见,不妨暗资刘玄德钱粮军械,以助其攻伐袁术。”
“一来,可以平衡淮南与徐州的实力。”
“二来,刘玄德见我河北资助于他,便没有了后顾之忧,不必瞻前顾后,可以全力攻打袁术了。”
“袁术若灭,徐州与淮南必是满目疮痍,二虎皆伤。”
“等到那时,明公已经灭了公孙瓒,统一北方。”
“便可以放心的渡河,进攻河南,一统天下。”
“此天命在河北,愿明公察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