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光阴不解苍生愿,谁来论功过?(8 / 10)
它死死的堵住了北方来的威胁,而南方郡县就能安心发展,不受战争干扰。
然后便能通过陆路、水路往寿春不断输送兵源、粮源。
而寿春南部的重镇合肥,要是将那里的兵马冒然调过来。
不等于是把南部直接交给了陈登吗?
这种昏聩之举,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
“诸公稍安勿躁。”
袁术发动了自己的妙计,向众人解释原因。
“如今我军新败,失了重镇,徐州大军已经进入了淮南。”
“我等失去荫蔽,已无坚壁清野的可能。”
淮南的麦子、水稻都没有收割,现在坚守寿春肯定是来不及的。
所以袁术认为应该主动出击。
“唯有我亲自领军出征,提振士气,才有机会击败刘备。”
“若是功成,则此前所失郡县,尽可夺回。”
“如若战事不利,我再收军回寿春死守。”
“况我若能调来下蔡、合肥的人马,再等吴景、孙贲的人马一到,应能凑齐个四万人左右。”
“两倍兵力于徐州,料其不是我之敌手。”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不知说什么好。
阎象试探着问:
“那陈登那一路兵马,自九江后背袭来,如何是好?”
对此,袁术也有准备:
“陈登自长江上来,必自历阳登陆。”
“历阳有孙香、孙辅领军坚守,陈登必不能过。”
“即便陈登侥幸能过,到那时,我已将刘备打败,兴师回援也来得及。”
袁术接下来毕竟是要与刘备打野战。
野战不比攻城战,讲究的就是一个快。
两军对峙,胜者为王。
所以袁术坚信,即便陈登真的打下了历阳,登陆上岸。
那他到时候已经和刘备分出胜负了,完全来得及救援。
尽管殿内仍有不少反对声音,但袁术仍旧凭着自己的威望强行压了下去。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