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工程师与科技人员的待遇(1 / 7)
第136章工程师与科技人员的待遇
研发生产一枚火箭需要一系列产业链的配套支持,足以形成上千家关联企业的产业集群。
各部门对应的顶尖工程师队伍就得上千人,甚至几千人。
如果没有国家级别的强力支持,陆安自己从无到有的搞,光是为星界动力航天公司拉起这麽一支工程师队伍,能在两年内搞定都算是超高效率了。
而且一些领域内顶尖科学家或工程师,往往都在国家队。
排除这些人才,剩下的人才,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会差一两个档次。
陆安虽然他大脑里有着领先世界数百年的技术知识,他可以凭一己之力手搓一个人形机器人,但就算他掌握了全部的火箭技术,也无法凭藉一己之力手搓一枚火箭出来。
因为这不单单是尖端科技,同时也是大型的系统工程,需要成百上千乃至数千人在几十上百个大大小小的部门通力合作丶统筹协调才能把火箭顺利造出来。
陆安微笑道:「昨天,老师在电话里跟我打招呼了,上边正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参股的四大企业已经在从中抽调人力资源,大概有700到1000人左右。
四大企业不会过于藏拙不放人,一方面这是上边的指示,另一方面四大企业均参股了星界动力航天公司,公司发展起来了也不会吃亏。
有了这些骨干人才到位,就能够迅速把星界动力航天的七大部门的主要人才缺口填补上。
换言之,这些人才到位之后,很快就能运转起来这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