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冶炼(2 / 3)

加入书签

住赞叹道,他举起短刀,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刀身没有半点瑕疵,连反光都格外均匀。

    他在北平见过最好的钢铁,也不过是能砍断铜钱,却从未见过这般锋利坚硬的精钢,若是用这样的精钢打造兵器,定能让大明的军队战力大增。

    郑和笑道:“殿下有所不知,这精钢的用途可广了!”

    他伸手摸了摸精钢短刀的刀身,眼神中满是赞叹道:“造船厂用它来打造船锚和船板的连接件,比普通钢铁更耐腐蚀,船在海里泡上三年,连接件也不会生锈,船的使用寿命能延长三年;

    火器局用它来打造火炮的炮管,能承受更大的火药压力,射程比普通火炮远五十步,还不容易炸膛;

    农田里用的农具,若是用精钢打造,比普通铁农具更耐用,一把精钢曲辕犁能用五年,耕地时还不费力气,而普通铁犁用两年就会生锈损坏,耕地时还总卡泥。”

    朱权闻言,心中愈发震撼。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精钢坯,又看了看那三座熊熊燃烧的土炉,炉口的火焰跳跃着,像一条条红色的巨龙,忽然明白了皇孙的用意。

    新洲并非只是一处海外领地,而是大明的“宝库”与“工坊”。

    煤炭与高纯度铁矿,便是这宝库中的珍宝,而冶炼工坊,便是将珍宝转化为利器的所在。

    有了这些精钢,大明的船能航行得更远,炮能打得更准,百姓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好。

    朱权将精钢坯递给旁边的工匠,又问道:“这些冶炼的工匠,都是从哪里来的?”

    目光扫过在场的工匠,见有几个工匠的样貌与大明人不同,高鼻梁,深眼窝,显然是番邦人。

    郑和答道:“一半是从应天府调来的老工匠,他们在大明便是冶炼的好手,最擅长打造铁器。

    来了新洲后,又学了皇孙殿下派来的专家传授的新技法,比如如何控制炉温,如何去除铁水中的杂质,手艺比以前更精湛了;

    另一半是自愿来新洲的番邦工匠,其中有来自忽鲁谟斯的铁匠,他们最擅长打造弯刀,还有来自西洋的金属匠,懂得如何提炼纯铁。”

    他指着一个高鼻梁的番邦工匠道:“您看那位,名叫穆罕默德,是忽鲁谟斯最好的铁匠,听说新洲有高纯度铁矿,特意带着家人来的。

    他们带来了各自的冶炼技巧,与大明工匠相互学习,如今这冶炼的效率又提高了不少。

    先前一座土炉一天只能炼出三十斤精钢,现在能炼出五十斤,还更好。”

    郑和继续说道:“皇孙殿下还特意从应天府调来了三万卷典籍,其中有不少是关于矿冶的图;

    比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