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第一次接触(1 / 4)

加入书签

    深秋的午后,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将最后一点算不上温暖的光洒向江城。

    市工商行政管理所是一栋三层高的灰扑扑苏式小楼。楼前空地上,两棵高大梧桐树在寒风中抖落着最后几片枯叶。这里是整个江城所有商贩的“婆家“,一纸公文就能决定一个市场的兴衰,一个摊贩的生死。

    对西门菜市场的人们来说,这是个既敬畏又疏远的地方。

    今天,李谨诚就站在这栋小楼对面的马路牙子上。他穿着半旧蓝色中山装,里面是洗得发白的白衬衫,领口扣子一丝不苟,脚上黑色皮鞋擦得锃亮。整个人看起来不像终日与蔬菜打交道的摊贩,倒像要去参加重要会议的八十年代青年干部。

    他怀里揣着用牛皮纸包裹整齐的硬壳本。里面夹着的不是那本记录累累罪行的“秘密账本“——那是底牌,是最后的杀器,绝不能轻易示人。他带的是一份经过精心伪装的“不完整“材料。

    里面有从旧报纸上剪下的关于“搞活市场经济“、“维护公平交易“的社论,还有几页用工整钢笔字抄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条款。在这些看似“积极上进“的学习材料中间,不经意地夹着一张纸——那是他根据这几天分析写下的直指“黑心秤“要害的字字诛心的“犯罪分析报告“。

    他将报告折叠成火柴盒大小,藏在抄写法律条文那页纸的夹缝里。

    今天他并不是要直接把报告交出去。他只是来“偶遇“一个人,来给那把沉睡在剑鞘里的“利剑“送去第一缕磨刀石的微光。

    他在寒风中站了足足一小时。手脚已经冰凉,但心却因紧张期待而一片滚烫。他在脑海里一遍遍预演即将发生的一切:要说什么,用什么语气说;对方可能有什么反应,又该如何应对。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要扮演的不是声泪俱下的受害者,也不是义愤填膺的举报人,而是一个对市场发展充满热情、对国家政策充满好奇、同时又对某些“不正常现象“感到困惑的“热心市民“。

    这是最高明的伪装,因为它最能卸下人的防备。

    下午五点,工商所大门陆陆续续走出下班的工作人员。他们三三两两说说笑笑,骑上自行车汇入街道人流。

    李谨诚目光像鹰一样锁定大门口。他看到了市场副主任赵光明——正满脸谄媚地陪着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走出来,两人勾肩搭背关系非同一般。李谨诚眼神冷了下去,但没有动。他的目标不是这些人。

    又过了约十分钟,当大院里人几乎走光时,一个略显单薄的身影才抱着一摞文件从楼里走出来。

    正是钱程!他依旧穿着笔挺却显宽大的蓝色工商制服,戴着黑框眼镜,脸上带着无法掩饰的疲惫和与周围格格不入的落寞。他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一个人默默走向自行车棚。

    就是现在!李谨诚心猛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